第三百八十四章呼延灼月夜说关胜(下)

加入书签


    宋江见势不妙,只怕秦明有失,折了锐气,便叫林冲助战。

    林冲驱马上前,加入战团。秦明见关胜被林冲接过,便趁机在一旁调息。

    只见四条臂膊纵横,八只马蹄撩乱。关林二人来来往往,左盘右旋,斗经二十余合,胜败未分。此时秦明调息已毕,也抡棒上前助战。三骑马在征尘影里,走马灯般厮杀。

    宋江怕伤了关胜,便让鸣金收军。林冲、秦明回到阵前,说道:“正要擒捉这厮,兄长何故收军罢战?”

    宋江道:“两位贤弟,我们忠义自守,以强欺弱,非所愿也。就算阵上捉了关胜,此人必不心服,也惹别人耻笑。我看关胜英勇之将,世本忠臣,其祖为神,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让位。”

    林冲、秦明听了,都不喜欢。

    当日两边各自收兵安营扎寨。

    且说关胜回到军中,下马卸甲,心中暗忖道:“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要输给他,宋江倒收了军马,不知何主意?”

    关胜便唤过济州府本地随行的军官,问道:“这宋江不过是个郓城小吏,为何这么多了得有本事的人物都服他?”

    那军官应道:“这宋江山东、河北两地驰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呼保义宋公明。他口舌便利,很是能蛊惑人心,未上梁山泊时就有许多人去投他。”

    关胜低头不语,心道:“宿太尉所言,果然非虚。我一身技击本领,满腹兵法,只不过是一个巡检。若是降了宋江,再受朝廷招安,做个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征辽复土,也算曲线报国。只是祖上忠义之名,难以割舍。”

    关胜这番心思却是由宿太尉引起。那日宣赞举荐关胜就是受宿元景所托,等后来关胜入汴京,宿太尉曾悄悄与他深谈,要他与宣赞、郝思文等人带着人马一齐投梁山泊去,以便日后招安,并许了关胜大名府正兵马总管的官职。

    这大名府正兵马总管一职非同小可,也怪不得关胜游移不定。

    大名府乃汴京的陪都。仁宗庆历二年,辽国在幽州一带集结重兵,伺机南侵。消息传到汴京,朝廷文武官员紧急商量对策。很多人主张把京城西迁洛阳,还有人主张讲和。仁宗天子采纳名相吕夷简的主张,当年五月把大名府建为都城,定名“北京”,以示抵抗之心。辽国便打消了此次南侵念头。

    纵观河北地理,大名府是汴京的北大门,若是辽国攻宋,大名府一失,辽国便可长驱直入,饮马黄河,兵临汴梁;若是宋国攻辽,大名府便是大本营。因此大名境内兵马众多,这正兵马总管一职对关胜这等志向远大之人,实属难得机会。然而眼下他本官只是一个巡检,即便是仕途一番风顺,按部就班迁转,也得积二十年之功才能做到这个位置,不由得关胜不动心。

    只是若真按宿元景所说行事,眼下关胜就得先“降贼”,若是别人倒也罢了,偏偏他祖上又是关羽,不由关胜不犹豫。

    当晚关胜在寨中郁闷,坐卧不安,走出中军观看,只见月色满天,霜华遍地,不由嗟叹不已。

    忽然有一个伏路的暗哨小校前来报说:“有个胡须将军,单人匹马,要见元帅。”

    关胜道:“你是头一天从军么?也不问问他是谁!”

    小校道:“元帅恕罪,他并不肯说姓名,身上又没衣甲军器,手里只拿着钢鞭,执意要见元帅。”

    关胜听闻“钢鞭”,心里一动,问道:“是双鞭还是单鞭?骑的是什么马?”

    “拿的是双鞭,骑的是墨锭般黑马,四个蹄子却是雪练般白。”

    关胜道:“既是如此,叫他来帐中认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