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乾坤挪移惊玄光

加入书签


    第一章乾坤挪移惊玄光

    亘古以来,多少大贤智者,仰望着星空,苦苦探索着宇宙的奥秘和生命存在的意义。然则多少名士被尘封在光阴的历史中,如今依旧是个无法解开的秘。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升斗小民来说,一生忙忙碌碌,奔奔波波一辈子,挣点小钱养家糊口,已经是生命的全部,那还有心思去思考无谓和够不着的事物。至于逐名竟利,争权夺势,一生思虑计算,低头哈腰,到头来也不过是黄土一堆或者一火成灰。最后一切也只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

    灵水市,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宜人,人文深厚。素有“羲皇故里”之称,大亚湾遗址据说可以上朔到八千多年前。此时已是朝阳初升,沉睡的小城市已经完全苏醒,各色人都开始了自己生命中新的一天。各色早餐摊点前人来人往,车鸣汽笛阵阵,晨练的老人们慢悠悠的打着太极拳。心急的妈妈开始催促各自的孩子,上学又要迟到了。

    在灵水市东边的郊区,有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院门口大约有三十多人在排队,每个人手上拿着一个号牌。院门轻轻打开,门口走出一个大约十六岁左右的少年,他身穿一身运动服,脸颊上带着运动过后的微微潮红,气色红润健康。一双眉毛黑亮挺直,向着鬓角微微上扬。眼睛不大,但眼神明亮。由于常年习武健身的习惯,小小年纪,眼眸深处偶尔会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鼻梁挺如悬柱,紧抿着嘴唇,唇角上扬,带着这个年纪独有的张扬和桀骜。面带微笑,左边脸颊一个小小的酒窝浅浅的浮现出来,看起来有些腼腆和可爱。

    看着门口的众人,少年微微的笑了起来,左脸颊上的酒窝浅浅的浮现出来。温和清亮的声音从他嘴里响起:“大家久等了,院子里有坐的地方,后面的先休息一下,一号请跟我来。”说完,礼貌的领着大家来到院子里的竹制长椅上坐下。少年领着拿着一号牌的中年人进了主屋。

    少年姓孟名凡济,灵水市人。名字是爷爷取的,取自“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爷爷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因为没有行医资格证,就在自己家里给人看病。由于年纪大了的缘故,孟凡济爷爷一天只看三十人,自制三十个号牌,拿到号牌的早上就诊。

    孟凡济今年刚上高中,如今是暑假里没事做,帮爷爷抓药。他父母是本本分分的农民,靠着几亩苹果树过日子。孟凡济从小大多数时间都是和爷爷在一起生活,他学的形意拳就是爷爷传给他的,十多年时间已经让他的形意拳有了登堂入室的暗劲境界。习武只是为了健身,他喜欢的反而是如今人们都几乎已经忘记了的中医。最喜欢的就是针灸学,那种几乎不用药物就能治病救人的医学让他深深的着迷,对于人体经脉分布穴道位置他几乎完全倒背如流,这样下来使他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今年勉强考了个普通学校。

    当爷爷看完所有的病人时,已经到了中午,吃过午饭。他从爷爷收藏的古籍中拿出一本《黄帝内经》来看,这本《黄帝内经》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书籍,书页不知道用什么治成,柔软坚韧,扉页用苍劲而古老的篆字体在下方写着《内经》,下方用繁体字写着:吾归藏书,然此书竟多字不识,将此书归于岐黄一途,内经二字许是《黄帝内经》。

    这本书全是用古老的篆体字所著,孟凡济闲来无事,一个字一个字的在网上查了读,然而很多字体网上也查不出来。孟凡济喜欢这本书的古意,有时间就会拿出来看看。

    偶尔向爷爷打听此书来历,爷爷也不知道,只知道是老孟家祖上传下来的,在十年动乱的时候,爷爷将所有古籍都埋在地里,烧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书籍瞒过了当时的破旧份子。

    老孟家现在如果将这些书籍买了,用爷爷的话说,三辈子也不用愁吃穿。孟凡济的父亲倒是想买掉一些,可爷爷一句败家子吓得父亲再也不敢提了。

    孟凡济坐着院子里的竹制长椅上,将书摊在双膝上,削着苹果,心想如果是《黄帝内经》,多少总会能对上一点。心里想着,手里不小心一滑,就将手指划破一道伤口。他“啊”地疼呼一声忙放下苹果小刀,去掏纸巾准备捂手。然而他没有注意到,左手中指流出来的血液刚好滴到掉在地上那本古籍上,有几滴不偏不移的刚好滴在那两个大大的“内经”古篆字体上,血渍转眼就渗入进去,倒像是直接被吸收了进去。孟凡济掏出纸巾,准备捂手,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地上那本古籍尽然泛起了淡淡的金色光芒,书页从书轴处散开来,在孟凡济的脚下散落一地。书轴处发出一声轻微的脆响,似乎有什么东西炸裂开来。紧接着又是几声轻微的脆响,连续九声,当最后一道声音响完。孟凡济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地上散落一地的书页缓缓的围绕着他旋转起来,越转越快,每张书页都散发着淡淡的金光,光芒越来越盛,旋转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到最后只能看到满眼的金色流光旋绕。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他眼前的景色就发生了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