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绝不妥协

加入书签


皇宫门口,杨坚坚决拒绝出来接待这些跪着的官员而靠山王杨林,飘着雪白的胡须,如同一头猛虎,抱着金锏,盯着眼前自己划下的红线,有胆敢跨过这条红线一步的,立刻毫不犹豫的挥锏敲碎脑袋。

 现在,在红线的前面,就躺着七八具尸体,污血横流,腥臭无比。这些官员只能跪在线外苦求哀嚎,求皇上出来,接见一下诸位臣子,听一听诸位忠臣的肺腑之言。

 其中一个官员爬了半步,离着红线不远停住,对着杨林询问:靠山王,难道你就不怕采取科举制度之后,你的几个子孙没了发展前程了吗?

 杨林低头看了他一眼:这个不必大人操心,我杨林的子孙不像你们的子弟,都被养成了猪。我杨家各个能征善战,发展前程靠的是军功。

 可是一旦天下太平再无战争呢?

 杨林听了,竟然满眼迷醉:有那时候该多好啊。不过真有那时候,我杨家子孙即便饿死也安心。

 被杨林这么一说,大家皆敢羞愧。

 再说了,科举也不单单给寒门留着的,门阀士族一视同仁。人家镇江谢家老爷子就看明白了,早就开始延请大儒,按照科举的要求督导子弟上进啦。而你们还在这里瞎耽误功夫,而且还落一个与皇上为敌的下场。这轻重难道你们不明白吗?

 大家不在哀嚎哭求了。不久之后,跪着的几百官员中,就有灰溜溜站起离开的了。

 皇宫里,六部九卿三公三师三省主官围在杨坚的身边大声的争辩。

 杨坚却只是低头看着各地递上来的局势汇报,皱眉不语。

 就在大家说的口干舌燥的时候,杨坚突然一拍桌子,把大家吓了一跳。

 杨坚再没了平日平易近人,而是如同一头困兽,对着外面一群太监内官大吼:太原王家,竟然凭借家大业大,奔走串联。传旨杨广,将王家族长就地拿下看押,查清奔走串联何意思。如有反意,罪证确凿,就地镇压,绝不手软。

 一个身材魁梧的太监领旨飞奔而去。

 大殿一时落针可闻,太原王家,是大隋五姓七家之一,是大隋立国基础,对杨坚有恩。杨坚连这王家都毫不客气的动手了,可见局面到了什么程度,可见他的决心是多么的大。

 太师王华艰难跪倒:臣的家族绝对没有反心,请皇上明察。

 杨坚冷笑:我相信你们王家会看清形势的。但这非常时期,朕必须这么做。

 如果万岁一意孤行,不听老臣规劝放弃科举取士制度,那老臣现在辞官。

 三师之首想要拿辞官要挟。

 其他官员一见,二话不说,纷纷跪倒一起请辞官。

 结果杨坚眉头都没皱一下:朕,准了,都准了,走好,不送。

 所有的官员都愣在了当地,当时把大家整不会了。

 我们就是装装样子,给你施压,根本就没有真想辞官啊。真辞官了,我们身后的家族转眼就崩塌啦。杨广冷笑:昭告天下,凡是反对变法的,都可以提出辞官,朕,都准了他们。

 站在一边的高颖一看,真这样那就彻底的完蛋了,走上一步:皇上万不可啊,如此大隋转眼崩溃啦。

 杨坚再次冷笑:崩溃了又怎么样?朕还能骑得马,舞动得槊,皇后还上得阵杀得敌,朕还有几十万雄兵在手,还有天下百姓支持,还有天下寒门士子拥戴,大不了打烂了从来。

 这话一下子就说绝了。但杨坚说的也对啊。

 开皇十五年的经营,天下百姓享受了难得的太平富足,所有的百姓都对这位难得的好皇帝,感恩戴德,竭心拥戴;

 而三百年门阀政治,士族助纣为虐,和无尽欺压,早就引得天下百姓人神共愤,只要杨坚公开打起灭门阀士族的大旗,天下百姓就会有底气的群起而攻。

 至于门阀士族的官员辞官,那天下寒门子弟巴不得的取而代之呢。

 而论兵,江南杨素,关陇李渊,山东来护儿各自手握十万天下最精锐的雄兵,再有能征善战的杨广五万羽林卫在外,靠山王杨林十万禁军在内,谁敢动,谁动得过?

 皇上不要说气话。高颖这么说,是为杨坚和官员之间转圜。一句气话,就把杨坚刚刚的接受,其实是逼迫各地门阀士族家的官员逼死的事,给轻松化解了。

 杨坚也知道,自己怒火攻心,刚刚说的过了。于是哼了一声,也不看跪在地上进退不得的官员,杨坚又拿起一份公文:济南知府,对当地暴动围剿不利,着撤职,命令来护儿,立刻进兵济南平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