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好名声带来的增益了。按朝廷的官方文告,去年大战许心素,上有巡抚朱一冯调兵遣将,下有新任海防游击郑一官和锦衣卫同知陈永华身先士卒,韩庆之在其中,只占了寥寥几行字。
但是,熟悉大明官场的人,谁都清楚,朱一冯是占了官大的便宜,未必真的起到了什么作用。而郑一官原本是许心素是同类,即便受了朝廷招安,短时间内也洗不干净海寇出身。
至于陈永华,如果名字前头没有锦衣卫同知这个官衔还好说,有了这个官衔,就立刻让人将他与魏忠贤麾下那些四处抓人的缇骑联系起来,心中生不起任何好感。
于是乎,在距离福建较远的外人眼中,只占了寥寥几行字的韩庆之,才应该是剿灭许心素最大的功臣。
毕竟他和陈永华两个,带领区区几千弟兄,趁夜直捣许心素中军,将此人炸得粉身碎骨,才令整场战役迅速结束。如果没有他和陈永华冒险出击,光凭着郑一官麾下的水师,战事还不知道被拖多久,甚至有可能让许心素突围而去,日后重新积攒起了实力,再度为祸东南。
“袁兄和杨兄盛赞,韩某才真的愧不敢当。”听袁枢和杨文骢把剿灭许心素的大部分功劳都安在了自己头上,韩庆之顿时被夸得好生汗颜,赶紧笑着解释,“那一仗,全赖朱巡抚指挥有方,郑游击和他麾下的弟兄们作战英勇……”
“我说慕云兄,今天这里没外人,官面话,你就别再重复了。”袁枢看起来年纪最轻,说话却最无忌惮,第一个笑着摆手表示反对,“我们几个,虽然官职品级都不如你。对这些,却未必比你外行。”
“是啊,慕云,你刚才没把建斗兄当外人,就不必在我们面前说这些场面话。否则,我们可就怪你不爽利了。”黄道周年龄最大,第二个笑着数落,“更何况,你是马上取来功名的武将,何必学那些官油子的弯弯绕。”
“这——”韩庆之被说得先是一愣神,随即,痛快地拱手,“石斋先生说得是,在下刚才过于着相了。”
“你若是想跟我做朋友,就叫我一声幼玄兄。”黄道周立刻板起脸,闷声闷气地强调,“否则,我就知道叫你韩游击,叫他卢知府,叫伯应袁都事,叫龙友杨举人,今天这壶茶,就不必继续喝了。”
“可不是么,慕云你一个武将,怎么比我们这些书生还放不开?”杨文骢也笑着在一旁帮腔。
“估计是怕咱们自来熟,找他讨要这种短铳!”袁枢是个自来熟,干脆借机开始敲竹杠。“不用怕,慕云兄,我们花钱买就是。你只需要告诉我们,哪里能够买得到。”
“各位兄台说得是,韩某知错,知错。”韩庆之被说得脸上发热,果断拱手认错。“至于这短铳,不用买,各位若是喜欢,回头我去船上给各位每人拿两支。不过都是八成到九成新,没有全新的。这东西目前大明境内没作坊制造,只能靠缴获,或者去濠境那边找红毛求购。”
“那就说好了,每人两支。”仿佛怕韩庆之反悔,袁枢立刻敲砖钉脚。“刚好,我们拿着奔赴辽东,拿此利器杀鞑子,也不算辱没了此物的出身!”
“你们,你们几个都要去辽东?”韩庆之又吃了一惊,询问的话,脱口而出。
在他有限的历史知识里,清军打到江南之后,除了嘉定之外,几乎兵不血刃。九成以上的江南官员和士绅,都像钱谦益那样,跪地请降,然后转头开始以我大清忠臣自居。
却没想到,此番来南京,他先遇到了另一个时空里血战殉国的卢象升,又遇到了另一个时空里被俘之后不屈就义的黄道周。随即,就从黄道周和卢象升二人的朋友口中,得知他们要联袂北上辽东,与鞑子拼死一搏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但是,熟悉大明官场的人,谁都清楚,朱一冯是占了官大的便宜,未必真的起到了什么作用。而郑一官原本是许心素是同类,即便受了朝廷招安,短时间内也洗不干净海寇出身。
至于陈永华,如果名字前头没有锦衣卫同知这个官衔还好说,有了这个官衔,就立刻让人将他与魏忠贤麾下那些四处抓人的缇骑联系起来,心中生不起任何好感。
于是乎,在距离福建较远的外人眼中,只占了寥寥几行字的韩庆之,才应该是剿灭许心素最大的功臣。
毕竟他和陈永华两个,带领区区几千弟兄,趁夜直捣许心素中军,将此人炸得粉身碎骨,才令整场战役迅速结束。如果没有他和陈永华冒险出击,光凭着郑一官麾下的水师,战事还不知道被拖多久,甚至有可能让许心素突围而去,日后重新积攒起了实力,再度为祸东南。
“袁兄和杨兄盛赞,韩某才真的愧不敢当。”听袁枢和杨文骢把剿灭许心素的大部分功劳都安在了自己头上,韩庆之顿时被夸得好生汗颜,赶紧笑着解释,“那一仗,全赖朱巡抚指挥有方,郑游击和他麾下的弟兄们作战英勇……”
“我说慕云兄,今天这里没外人,官面话,你就别再重复了。”袁枢看起来年纪最轻,说话却最无忌惮,第一个笑着摆手表示反对,“我们几个,虽然官职品级都不如你。对这些,却未必比你外行。”
“是啊,慕云,你刚才没把建斗兄当外人,就不必在我们面前说这些场面话。否则,我们可就怪你不爽利了。”黄道周年龄最大,第二个笑着数落,“更何况,你是马上取来功名的武将,何必学那些官油子的弯弯绕。”
“这——”韩庆之被说得先是一愣神,随即,痛快地拱手,“石斋先生说得是,在下刚才过于着相了。”
“你若是想跟我做朋友,就叫我一声幼玄兄。”黄道周立刻板起脸,闷声闷气地强调,“否则,我就知道叫你韩游击,叫他卢知府,叫伯应袁都事,叫龙友杨举人,今天这壶茶,就不必继续喝了。”
“可不是么,慕云你一个武将,怎么比我们这些书生还放不开?”杨文骢也笑着在一旁帮腔。
“估计是怕咱们自来熟,找他讨要这种短铳!”袁枢是个自来熟,干脆借机开始敲竹杠。“不用怕,慕云兄,我们花钱买就是。你只需要告诉我们,哪里能够买得到。”
“各位兄台说得是,韩某知错,知错。”韩庆之被说得脸上发热,果断拱手认错。“至于这短铳,不用买,各位若是喜欢,回头我去船上给各位每人拿两支。不过都是八成到九成新,没有全新的。这东西目前大明境内没作坊制造,只能靠缴获,或者去濠境那边找红毛求购。”
“那就说好了,每人两支。”仿佛怕韩庆之反悔,袁枢立刻敲砖钉脚。“刚好,我们拿着奔赴辽东,拿此利器杀鞑子,也不算辱没了此物的出身!”
“你们,你们几个都要去辽东?”韩庆之又吃了一惊,询问的话,脱口而出。
在他有限的历史知识里,清军打到江南之后,除了嘉定之外,几乎兵不血刃。九成以上的江南官员和士绅,都像钱谦益那样,跪地请降,然后转头开始以我大清忠臣自居。
却没想到,此番来南京,他先遇到了另一个时空里血战殉国的卢象升,又遇到了另一个时空里被俘之后不屈就义的黄道周。随即,就从黄道周和卢象升二人的朋友口中,得知他们要联袂北上辽东,与鞑子拼死一搏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