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都没送任何回报给你。怎么有面皮收你的礼物?”卢象升立刻将头摇成了拨浪鼓,坚决不肯接受。
然而,这一次,他无论如何用力,都再难拉动韩庆之半步。
“贤弟好大的力气!”以卢象升的聪明,怎么可能猜不到上一次暗中较力,韩庆之是故意输给自己。红着脸低声夸赞。
“建斗兄,你先别忙着拒绝。”韩庆之摆摆手,坚决不肯让他岔开话题,“你先看看是什么礼物。我敢保证,你家境再宽裕,在南京城也买不到。”
“那岂不是更加珍贵?”卢象升眼睛瞪圆,沉声回应,“寻常礼物我都没面皮收……”
一句话没等说完,韩庆之已经从方双手中接过了礼盒。当着卢象升的面儿,亲手打开,将两支九成新的短铳亮了出来。
“手铳?”卢象升酷爱军事,对各种兵器都不陌生,眼睛里立刻开始闪闪发亮,随即,却又迅速黯淡,“贤弟有心了。愚兄喜欢面对面与敌人搏杀,对弓箭和鸟铳,都不怎么在行。”。
早在张居正当权的时代,大明军器监就开始批量仿制各种新潮火器,短铳正式其中之一。
然而,随着首辅张居正和名将戚继光先后离世,大明朝的火器制造行当就越来越不受重视。工匠们的待遇,也是每况愈下。
结果,军器局造出来的火器威力远不如进口货不说,还动不动就炸膛。导致火器没有将士愿意使用。尤其是各种火铳,将士们宁愿将其挂在墙上供起来,都不愿意将其带上战场。
俗话说,宝剑赠英雄。韩庆之第一次上门拜访,送一对儿短铳给卢象升,足见他对待朋友的真心。
然而,转念想到大明军器局所造火铳的质量,卢象升心中再感动,也不敢将短铳留下来。
“此物乃红毛匠人所造,去年年底,小弟在征讨许心素时缴获。”将卢象升的眼神变化全都看了个清楚,韩庆之笑着拿起一支短铳,快速将燧石夹拉到位。又拿出盒子里的装着火药的短竹管管,朝药池里边倒入少量火药。“并非寻常火绳枪,而是靠燧石来打火。”
“自发铳?”卢象升微微一愣,眼神顿时又开始发亮,“以前倒是听毕孟郊提起过,只是从未到过实物。贤弟有心了,愚兄愧不敢当。”(注:毕孟郊,即毕懋康。明末火器专家,仿制并改进了燧发枪。)
仍旧是摆手拒绝,但拒绝的语气,已经明显不如先前坚定。韩庆之听得心中暗笑,用大拇指肚,将火药压了压,然后将铳口对准院内一棵老树,轻轻扣动扳机。
扳机向后移动,拉动阻铁。燧石夹失去阻挡,迅速下落,与火镰相撞,溅起一串火星。
“噗!”药池中的火药被引燃,冒出两股白烟。一股来自药池,一股则来自短铳口。
“很方便,还不怕雨天!却不知道准头如何?”卢象升的确是行家,即便韩庆之没有往短铳之中装添火药和铅弹,他清晰地判断出短铳的优势所在。
“有效射程五十步,准头依赖于使用者本身。”韩庆之将短铳倒过来递给他,笑着点头,“装填速度,如果采用这种竹管预先按照含药量定装,则二十个弹指左右,可以完成一次。”
“这么快?”卢象升立刻将自己先前的想法,统统忘到了九霄云外,接过短铳,在眼前反复欣赏。
“如果经常训练,甚至可以缩短了十个弹指以内。”韩庆之拿起另外一支短铳,笑着向卢象升演示。
这回,他没有故意放慢动作让对方看清楚。而是严格按照两军交战时的节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