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最好的建筑是学堂

加入书签


br />

    追随韩庆之越久,他越明白,大伙目前做的这些事情,十件里至少有八件不合规矩。

    特别是新式战舰下水之后,大伙几乎每日都在跟郑家儿郎一起操练,时不时地还开上几炮,炸得海面上浪柱腾空,硝烟弥漫。

    而那郑氏舰队,原本在招安和未招安之间。福建官府迫于实力,只能暂时对他们的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按照常规,守备所下辖五个百户所,总兵力最高五百。如今定海守备所,光战兵和水手,就有七百余,还没算上刚刚经过一轮扩张的定海商行护卫队。

    别的守备吃空饷吃到六成,会下战兵和屯丁全都拉出来,都凑不够二百。韩庆之刚刚做了守备没几天,会下总兵马却超过了一千。

    平时巡抚没空关注这边,俞总兵看在战功和银子的份上,也对大伙听之任之。大伙怎么折腾,都没问题。

    如今巡抚主动登门,大伙再继续当着他的面儿,拉出全部兵马,与郑家儿郎一起操船开炮,就是上眼药了。

    所以,能出去躲一躲,就躲一躲。如此,双方才都有转圜余地和操作空间。

    此时此刻,与郑大旗报同样打算的,不止一个。

    接到韩庆之的紧急通知之后,正在后山操练的护卫和屯丁,迅速收队,各回各家。正在热火朝天开工的铸炮厂和造船厂,也相继停工。

    而屯子里的免费学堂内,孩子们的读书声,则在教书先生的刻意带领下,迅速提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伴着鸟鸣和涛声,让人的心中,平添几分宁静。

    所以,当巡抚朱一冯乘坐马车,沿着精心修整压实的官道,缓缓驶入定海屯,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世外桃源形象。

    时令已经是初冬,却有绿油油的菜畦,从路边一直铺到半山腰。(注:福建是亚热带。初冬能种菜。)

    一排排整齐的桑树,将菜畦分割成块。几个年过半百的老汉,拎着剪子,刷子,水桶,趁着桑树叶子已经落光,一边修理枯枝,一边用石灰水粉刷树干,杀死越冬的害虫。

    一座座农家小院,耸立于菜畦与桑林之间,看起来格外雅致。

    在房前屋后,还有山羊、母鸡,小牛,在悠闲地晒着太阳。

    看到有马车从面前驶过,几头毛色金黄的土狗立刻冲到了院门口,嘴里发出一连串响亮的咆哮。

    而没等犬吠声平息,郎朗的读书声,已经伴着初冬的微风,传入了马车之内。“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请上浮者为天……”(注:出自明末启蒙读物《幼学》)

    朱一冯是进士出身,对读书声极为敏感,立刻侧起耳朵倾听。几乎没费任何力气,就判断出读书的孩子,总人数肯定在四十以上。

    福建山多平地少,大多数百姓都要靠出海打鱼或者给海商做帮佣和水手,才能支撑起全家生活所需。所以,文教一直不怎么兴盛。

    朱一冯身为巡抚,担负着教化百姓之责,全省的百姓都不愿意让孩子读书识字,他当然不会觉得脸上光彩。

    今日忽然发现,区区一个守备所治下,竟然有如此多的读书种子,心中的兴奋和好奇立刻难以抑制。果断坐直的身体,冲着赶车的侍卫头目吩咐,“有德,停车,老夫要下去看看。”

    “是!”亲兵总旗朱有德答应一声,立刻拉紧了挽马的缰绳。马车缓缓减速,整个车队也跟着停止了前进。

    早就迎出来给朱一冯领路的韩庆之见状,也立刻飞身跳下了坐骑,三步并做两步来到朱一冯的马车旁,先做了个搀扶的姿态,然后笑着向跳下车来的朱一冯表示慰问,“乡间简陋,道路颠簸,让巡抚受苦了。怠慢之处,还请巡抚见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