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有了昨天的预热,今日考试的主题是对联,结果让很多人失望,考核内容仍然以六书为主。
所谓六书,指的是汉字的六种构造方式,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象形,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造字,比如日、月、山、水、牛、羊、女。
指事,通过象征符号来造字,多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象征符号,比如一、二、三、上、下。
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部件进行组合形成新意义的字,比如武、信、休、明。
形声,使用表意之形旁和表音之声旁组成新字,比如战、芳、岗、想、晨,
转注,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合并归类,并用不同的字来表示,通常有着相同的部首或解析,读音上也有音转关系,比如老和考,颠和顶,窍和空。
假借,借用与整字的音节不同的部首和形旁组成的新字,新的字与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比如干和岸、工和红、未和妹、英和映。
一般而言,形声字最多,约占80%,其次是象形和指事字占到了10%左右,会意字约占5%,剩下的转注字和假借字不到5%。
围绕六书的题目一共只有四道题目,分别是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和说明题。
首先,第一题是问答题,请问“鹿”属于哪种造字法?请说明理由,并举例说明它在《诗经》中的用法。
接着,第二题是判断题,请判断“鼎”是否为象形字?请说明理由,并举例说明它在《尚书》中的用法。
然后,第三题是选择题,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属于假借字的一项。(A)酒(B)醉(C)酸(D)醋。请说明理由,并举例说明它在《礼记》中的用法。
最后,第四题是说明题,请说明“韦”的构造方式和本义,并举例说明它在《论语》中的用法。
宋应星一看傻眼了,不光是宋应星,很多同学都愣住了,尤其是举例说明都要来自于四书五经中的内容。好在他过目不忘,尽管如此,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以下答案。
第一题“鹿”属于象形字,由鹿的形状画成,表示一种有角的动物,《诗经·小雅·鹿鸣》中有“鹿鸣之罘,言萃于岐。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第二题,答案是,“鼎”为象形字,由三足和盛物的器皿画成,表示一种古代的炊具,《尚书·周书·牧誓》“我有旧鼎,嘉从文王。”
第三题,选择D,“醋”为假借字,本义是苦,后借用为一种调味品的意思,《礼记·曲礼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餲,饮酒而醋。”
最后一题,“韦”是象形字,因为它是根据韦皮的形状来描绘的,韦皮是一种软而有弹性的皮革,用来制作衣服、鞋子、帽子等。在《论语》中,“韦”有时用来比喻柔顺或温和的品质,如《子罕》“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有时用来比喻不屈不挠或坚定的品质,如《卫灵公》:“子曰:‘韦编三绝,无悔也。’”
宋应星答完题后,向四周望了望,很多同学要么埋头苦思,要么奋笔疾书,只有秦月儿像他一样答完了题。
很快李清风也作答完毕,很显然二狗和京花陷入了苦恼,一个左手摸右手,很是焦虑沮丧,另一个右手摸左手,望着题目发呆。
宋应星和秦月儿等人回答完成后就走了出来,二狗和京花却是等到了考试结束后才出来。
出来的时候,宋应星借机找秦月儿搭讪,“这些题目还行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