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认知盈余。
什么是认知盈余?简单来说就一句话,认知盈余的核心就是:受过教育的人该怎样建设性地利用闲暇时间,来从事创造性活动。
但是只是这样说的话就显得太抽象了,没有可操作性。对我们来说,比知道认知盈余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
认知盈余的条件是什么?
如何才能促进认知盈余?
我们又如何从认知盈余当中获利?
下面我将就这几点给大家展开分享:
第一点.认知盈余的前提
认知盈余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自由时间,一个是受过教育。
先说自由时间:
一百年前,世界上普遍的工作时间是一天12小时,现在我们是一天工作8小时。
二十年前,我们每周上六天班,现在是五天,有些西方国家还进一步缩减到4天。
瑞士甚至还举行过数次全民公投,考虑是否要每月给每个公民发一笔钱,足以保障其正常的生活所需,因为他们认为工作应当是自愿的,只有不需要为了钱而出卖自己的时间才算是真正的自由。
听起来有点奇幻是不是?但这就是正在实现的事实。
历史上存在过最自由的群体之一是雅典公民,因为有奴隶的供养,所以可以支撑这些人不必为生活所需而工作。《认知盈余》的作者克莱·舍基说:人工智能和技术的进展,正逐渐替代古希腊时代奴隶的位置,给现代人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
从总的趋势上看,自由时间是不断增加的。
说完了自由时间,我们再说受过教育:
1949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的识字率从未超过5%,而今天,我们的识字率超过90%。
几十年前,上过初中就算是很有文化的人,然后这个标准逐渐提高到高中、再到大学,现在甚至还有提高到研究生的趋势。
社会上知识的总量大大增加,人们受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提升。
有了这两个前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全是接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将会有多大?
明白了认知盈余的巨大价值,我们就要思考另一个更为深入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下面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促进人们在自由时间中创造价值的方法。
第二点.如何促进人们在自由时间中创造价值?
大量受过教育者的自由时间是社会的一种潜在资源。但这些潜在的资源,单单放在那里,是不能创造价值的。要想把这些潜在的资源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价值,还需要引导和促进。
在这方面小米做得很好,小米手机的很多改进都得自米粉的建议。当然,这些建议中有些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些是质量不高的,但也有很多很专业的建议,很好地抓住了用户的痛点。这里面的一些建议本身甚至直接就是其他公司的手机从业者所提出的。而且这种贡献还是无偿的。
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设计资源,还保证了销量和用户体验,而且,正如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所说:让米粉参与建议和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
黎万强就此还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参与感》,关于如何营造参与感的详细内容,我会在之后的课程中讲到。!
刘 sir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