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知识付费》:听哪些课,才能让聪明的大脑为你真正所用

加入书签


第一点.知识付费是个伪命题

知识付费,顾名思义,就是把我不知道的事,通过付费学习,变成我知道的事。

这听上去是个新概念,但我觉得,这实际上是个伪命题。

因为我们一直是在为知识付费,比如我之前做出版,我出版一本书,这里面有一些读者想要了解的事情,你把它买回去,你就为知识付费了。

表面上你买的是一沓装订成册的纸,但实质上你花钱购买的是内容,是知识,是里面的趣味和功能。

这不是一件新事情,唯一的区别是,在现在互联网的知识付费里,你不再拥有一沓纸作为物质载体,你拥有的是播放一段节目或阅读一篇文章的权限。

是否拥有一沓纸,这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你购买的是知识,是内容,是一种启发感。

换句话说,判断一个知识是否值得付费,根本的标准是它能否让你知道你本不知道的事,能否给你带来有意义的启发。

第二点.把知识付费当作一种新鲜事物,是因为我们刚开始适应知识产品的新形态

既然知识付费这件事早已有之,为什么今天我们很多人还是把它当作一个新鲜事物来对待呢?

这是因为我们才刚开始适应产品的这种新载体。新鲜的不是知识付费本身,而是付费的形式。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史经历了免费产品的大战,导致我们很多人到今天还不习惯为一个「摸不着的东西」付费。

我们习惯于花钱购买物品,所以我们会对花钱购买权限感到新鲜。

其实在十几年前,我刚投身于出版业的时候,情况比现在还要更糟糕。那个时候市面上都是盗版书,人们连为纸质书籍付费都不愿意。那个时代人们觉得花钱买个家具很正常,但花不少钱买一沓纸就不划算,太虚了,不实在。这和今天知识付费面临的评论如出一辙。

不仅仅是盗版书,还有很多伪书,也就是冒用外国人的名字出的书,而那个外国人根本都不存在。这样的书甚至还很受欢迎,比如《没有任何借口》、《执行力》,都是伪书,但是却畅销上百万,被很多当时的企业家奉为圣经。我专门就这个现象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论经管类伪书》,是我的毕业论文。在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下,什么是伪书。伪书就是指中国国内的不良出版商为了牟利,找一群刚毕业的学生,通过网络上的资料搜索、拼凑、攒稿而成的书,同时编一个国外根本没有的作者名字几出版的书。可见当时人们对内容、对知识多不尊重,多没有筛选能力。

盗版是常态,甚至有不少地方卖书不是论本卖,而是论斤卖。说明人们认为他买的不是书的内容,而是纸,在那个时候消费者的心里,内容价值的观念很淡薄。

但随后随着消费者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渐渐地人们不再觉得花钱买书是一件怪事了,盗版书也少了,内容价值和版权的概念也建立起来了。这种冒名的伪书也卖不出去了,剩下来的内容在质量上有了提升。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认知升级带来的消费升级。

十年前,很多看到了这股潮流的人,涌入了出版行业。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小大大小小的出版工作室,那个时代,手里拿着二十万就可以做书,但大多数都是进来玩票的,干上一两笔买卖就退出了。

最!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