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响力的问题中,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态度的改变。想发挥影响力,说白了就是希望通过改变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在这个过程里,改变态度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从态度改变导向行为改变。这一讲,我们接着来讲第二步要怎么走。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像硬币的两面,我们的应对方法,就是在了解这两面的特点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拆解。
先说第一面,我们说过,你对一个事物的态度会影响你的决策判断,甚至会左右你的行为。然而,这种影响并不总是发生。换句话说,态度对行为的预测是有限的。比如说,你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不喜欢你的某位同学或者同事,但是这种「不喜欢」的态度,并不一定会导致你要去主动挑刺,甚至攻击这个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分析和利用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乃至我们分析各种事情之间的关系,都有一个基本的准则,叫「多因多果分析法」。
简单说,个体的任何心理过程以及行为结果,都是「多因与多果」的关系。多因的意思是,多种原因导致某个结果,这些原因之间可能会相互促进,也有可能相互抵抗。多果的意思是,个体最后呈现出的行为结果,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这些多维的结果可能是一个类型的,也可能是不同类型的,甚至是看起来非常矛盾的结果。所以,我们要看到原因与结果的复杂性,不管是分析原因,还是预测结果,都不能局限于单一思维。
在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上,我们需要知道,导致某个行为的原因不只一个,态度只是行为的一个因,往往还存在别的因素导致行为的产生。我们把除态度以外的其他因素统称为社会因素,它包含了其他人的影响,也包含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所以,如果想提升态度对行为的预测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控制不同的变量。
控制的办法也很简单,你只需要记住我总结的四个字:一加一减。
所谓「一加」,就是加强态度因素;所谓「一减」,就是减弱社会因素。
我们先来看加强态度因素,意思就是让对方的态度更加明确。比如,与我国法官审理案件不同的是,在美国,许多案件是需要陪审团审理的。陪审团成员在听完控辩双方的陈述后进行投票,裁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因此陪审团对被告人的态度就非常重要,经常左右判案结果。研究人员发!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