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序言: 应对时代巨变,设计高效人生

加入书签


不少人可能听过这样一段话:「关于个人成长与人生选择过程有三个悖论。16~18岁,在对学科与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自己的专业;22~25岁,在对商业世界运行规则毫无概念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工作方向;25~28岁,在对自己和人际关系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被要求确定长期伴侣。这样想来,其实人生出问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大多数普通人很多时候都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还没有看清楚和想明白,就要做出一个个重要的人生选择。

不少人会问,如果我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婚前咨询,是否就可以过好自己的人生呢?10年之前也许可以,但现在以及未来,我们的人生很难被规划。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人工智能时代,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已经远远不够应对人生的变化,许多职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研究表明,在未来,电话销售员、会计、银行柜员、客服已经被列入90%以上淘汰概率的高危领域,而艺术家、教师、记者、心理医生被淘汰的概率低于5%。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什么职业是容易被淘汰的?什么职业是不易被淘汰的?当看到大量的职业被淘汰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你的职业有一天也会面临相同的局面?

在2019年的国际媒体与教育大会上,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这一主题,专家们提出了在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所稀缺和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创新型人才,因为他们具备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价值和优势。

同时,随着社会、科技、医疗的进步,我们的寿命可能会越来越长,有更大概率可以活到100岁,所以在未来世界,我们一定会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我们的养老金是否足够支撑我们过上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我们是否能够在正常年龄退休?如果退休年龄延迟,那么我们还可以做哪些工作?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我们要准备好哪些能力,才能更好地迎接这个时代的巨变呢?

这里,我提出一个概念:想要高效应对时代的巨变,就要设计一个高效人生。何为高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人如果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以更高的效率配置资源,那么实现人生目标的时间就会缩短。以我自己为例,我面向未来的成长规划有以下几个阶段。

从职场职员起步,做未来规划

我从大二时开始从事英语口译、笔译方面的兼职工作,大四开始进入东软集团担任在线英语教师,两年后进入美联国际教育集团,工作了五年。在这些职场经历中,我的主要目标不是挣到多少钱,而是尽可能让自己在一个公司中负责越来越核心的业务,从学习职场必备技能做起,尽可能多地将自己暴露在问题和困难中,想象着如果没有了老板和上级的帮助,自己能否独当一面;尽可能把业余时间都用来查阅相关资源和浏览相关网站,拓展职业认知,训练和积累职场中高层所需的技能和素养。

敏锐地捕捉行业发展和技术趋势,做更有发展价值的工作

在我职业发展的上升期,我选择去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如果继续在既有的职业轨道上发展,日复一日的重复可能会让我逐渐变得迟钝,无法敏锐地捕捉最新的行业发展和技术趋势。这时,我强烈渴求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清晰的规划和定位——我到底会什么,不会什么,热爱什么,不喜欢什么?我还会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与热门行业所需的能力做比较。在香港大学结束了全日制硕士课程的学习后,我获得了以全额奖学金攻读香港大学博士学位的机会,师从罗陆慧英教授(Prof.NancyLaw,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应用资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创所主任),曾与导师一起参与《在正式、非正式和开放学习环境下电子学习的全球趋势及为可持续发展香港可采取的政策选择及其影响研究》《电子学习支援科学学科自主学习研究》《电子学习支援STEM学科自主学习研究》等课题。

在香港大学读书的这六年极大地拓宽了我在教育技术方面的眼界,让我具备了前沿的教育思想,拓展了我在相关行业的顶尖人脉。而我在香港大学所学的内容又反过来促使我在工作中抓住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些又为我成为连锁教育机构副总裁、上市教育科技公司CTO(首席技术官)奠定了基础。尽管那时既要上班,又要带两个娃,利用下班时间攻读硕士和博士非常辛苦,对很多人来说非常不可思议,甚至不愿相信,但我这六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它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如果未来任何时候有需要,那么我都会再次选择过这种多线程的人生,随时让自己可以通过另一段硕士或博士的求学经历,捕捉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为将来做更有价值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