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兵后,豫州的士族都不敢再小瞧大王,该她的东西都一分不落地给她送过来,甚至还主动开始巴结她。
不过大王杀鸡儆猴之后,又开始蛰伏起来。
底下的官吏每每来向她汇报,她听着,也不开口,等听完之后,才慢悠悠地道:“孤初来乍到,还有很多事得仰仗诸位处理,这件事既然是往年都有的,那就遵循旧例,以往该怎么处理,现在就怎么处理。往后除了政要军机大事,那些小事便无需来向孤汇报了。”
她的手底下养了这么多属吏,什么事都得她拿主意,她不得累死?
如此一来,两位左右常侍和侍郎便开始忙活了起来。
赵商容偷闲半个多月,见最近王晓霜很少在王府待着,便去找王妃告状:“王侍读最近往外面跑得可勤了,你这个当姐姐的,知不知情?”
王摇霜的心咯噔了下,寻思大王是不是在试探些什么,或是在借她之口敲打妹妹晓霜。
虽然心中忐忑,但她恰巧知道王晓霜最近的行踪,道:“还不是因为大王这儿的书籍太少了,她携带来的书籍都已经翻到烂了,想着这儿有士族大家的家学,便想过去借书。但士族的书又岂是那么好借的?所以她不得不多跑几趟。”
赵商容还真不清楚这件事,她惊讶地问:“怎么,这偌大的豫州,竟然没有一座图书馆?”
“图书馆?莫不是指藏图书的馆阁?”
王摇霜琢磨过来后,笑道:“国有太学,设于建康,此事大王应该知道。而地方也有学校,只是此类学校多数由郡太守出资兴建,但又并非每一个郡的太守都重视文教。因此,藏书最多,且生徒最多的地方是士族的私学。”
众所周知,寒门与士族之间的阶层之所以极难跨越,原因之一便是这知识被士族所垄断,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将知识传授给寒门,而寒门又没有多少求学的途径,因此难以获得渊博的知识。
在选官的时候,他们往往又会因为学识不够渊博、家世门楣不高而难以获得上品的评价。
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便是如此了。
有些郡太守设立的学校,收徒上千,但基本也是问家世、出身的,平民想要入学几乎不可能。
如此情况下,地方又怎么会建立类似于藏书阁楼的图书馆?
赵商容闻言,搞事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她虽然想当咸鱼,但也见不得士族的气焰太嚣张,便道:“孤出资在豫州城建一座图书馆,所有的人都能到里头看书,不限出身,不设门第!”
王摇霜惊讶于大王竟然还有这般济世的心胸,可考虑到大王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她不得不开口给大王泼冷水:
“那大王是否想过,这些图书从何而来?不识字的人进去后便能识字吗?这首先便会筛掉九成人,最终会进入里面看书的还是那些接受过家学教育的士族子弟。”
赵商容并未被这盆冷水给泼凉了心,她道:“有困难,我们便一个个地解决嘛!图书的事最好解决,印刷就有了嘛!再印刷一些门槛低的书,比如启蒙的蒙学……”
“印刷又是什么?”王摇霜一脸好奇。
赵商容突然噎住了。
印刷自然是印刷术……
哦,她忘了,这会儿连印刷术都还没有出现,直到唐代,雕版印刷术才出现,并且一开始只运用在印刷佛经上面。
这会儿靠的还是读书人手抄。
正因如此,图书才会显得尤为珍贵,士族私学的书不肯外借,别人便抄不到。
想到这儿,赵商容认为,图书馆的事或许可以暂且放一放,倒不如先搞印刷术。
皇帝不是想打击士族嘛,那就搞印刷术,大量印刷书籍,让士族引以为傲的什么抄本、孤本、珍藏版统统变成烂大街的书籍。
人人都买得起书的时候,士族想要垄断知识便不是那么容易了。
“印刷便是将字刻在木板上,刷上墨,将纸覆上去,如此便能在短时间内印刷出数十份来了。”
王摇霜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明亮的光芒,但她没有表现得太惊讶,思忖道:“这倒是个好法子。”
其实将字雕刻在木板上用来印刷并非什么新奇的主意,毕竟大家想要将墓志铭的内容拓下来也是这么干的。
关键是士族不愿意将知识共享,于是他们有意无意地阻拦这类的创新思想出现,同时为了维护知识的“可贵”,也不愿意琢磨用最节省的方法印刷大量的书籍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