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也在等那人回话。
杨明出身弘农杨氏,不说与所有古文经大儒熟识,但起码都知晓,这可不是随便报一姓名就可糊弄过去之事。
未想到那人马上回道:我等出身卑微,自是无法拜于哪位大儒名下,师不足道。
杨明闻言轻笑一声,这人反应倒是颇为迅速。
他接着说道:那你等即为古文经弟子,即便未拜大儒,也当学有所成,我考你们一二如何?
杨明此话引得众人一阵议论,他们也反应过来,杨明这是在怀疑这些人身份。
这也不无道理,如今古今文经学剑拔弩张,难免有居心不良者挑动是非。
那人面色一僵,若是他此时不敢,身份不攻自破。
他索性昂首道:有何不可!
杨明出身弘农杨氏,乃是今文经世家,此前虽去东莱求学,但除去路上行船时间,满打满算也才两三月,不过混个头衔而已,难不成还真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对古文经有所研究不成?
今文经所学有序,先后顺序为《诗》《书》《礼》《易》《春秋》,你可知古文经为何序?杨明开口问道。
这个问题极为简单,只要是古文经弟子必然知晓。
杨明以此开问,并未有任何刁难之意。
那人思索一阵,接着开口答道:《易》《书》《诗》《礼》《春秋》。
众人相继点头,这答案并无差错。
杨明也并未觉意外,若是这都不知道,便谈不上什么有备而来。
不过对方回答前有思考,确实也不像什么古文经弟子,这倒是让他更加笃定。
那你可知为何要如此排序?杨明接着问道。
这一下,那人无言了,许久都未回答。
杨明见状笑了起来。
所谓通经,并不是说能背诵经文,而是要对经文有所理解。
你既不知,我告诉你便是,今文经之顺序,乃是由浅入深,而古文经之顺序,则是由古至今。杨明接着道。
那人面色尴尬,硬着头皮道:我正欲说,被你抢先了。
此言一出,杨明身边荀彧与王修先乐了,就连荀攸也忍不住摇头。
杨明倒也不生气,而是又进一步问道:那你可知为何今文经要由浅入深,而古文经要由古至今?
这一下那人面色愈发尴尬。
你并非古文经弟子。等了少许,见对方仍未回答,杨明呵斥道。
我师不是大儒,你这是在故意刁难!对方自是不肯就范。
不过他这句话,却是引得其他人一阵摇头。
很明显,杨明所问问题虽层层递进,但只要对古文经有所研究之人,不可能不知。
古今文学,在于对孔圣定位不同,今文经认为五经皆孔圣所作,通读五经,自是由浅入深,由易入难;而古文经则认为五经为众圣所作,孔圣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继往开来先圣,研究众圣经典,自是由古至今。
杨明解释完,接着笑道:若有一古文经弟子连这都不知,其师怕是要面埋黄土,无颜见人。
他这话也引得众人一阵大笑。
大笑过后,已有人开始起哄,显然他们也已经知道这群人并非什么古文经弟子。
你若不服,我再考你一题,你若答上来,便当我方才是刁难于你。杨明并不准备就此放过对方。
对方面色难堪,知道自己身份已被拆穿,可杨明此言即出,他又无法不答,且也心存一丝侥幸。
而此时众人再看向那人,眼中已有看看戏之意。
杨明见他并未反对,接着开口道:古文经重训诂,我便考你训诂,听好了,《尚书》云:抚我则生,虐我则仇,‘仇’为何意?
杨明这问出来,众人收起看戏心态,面露不解,这实在太过简单。对方面露喜色,笑道:仇为仇恨之意。
不错,那《诗经》云:赳赳武夫,公侯好仇,此处‘仇’又为何意?杨明接着问道。
这一下,对方笑容僵住。
仇为仇恨之意,这是本意,但放在此处明显不合适。
此处之意,乃是训诂之中的反训之法,意指伴侣配偶意,引申为帮手之意。
但他哪里知晓!
杨明见状厉声道:你既不知古文经尊孔圣为继往开来之先圣,又不懂训诂之学,厚颜无耻之徒,有何脸面在此自称古文经弟子?!
这一声呵斥劈头盖脸,那人面色涨红欲要还击,却又半天憋不出一字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