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家

加入书签


从皇宫出来,杨明并未直接回家,而是于城中酒肆约见了别部一众将领。

 约见目的,除说明别部得以保留、徐晃任司马外,还有就是要询问众人去向。

 既已留下别部,自然是要借机壮大充实。

 此次火烧王庭出奇制胜,但所谓奇招自然不可常用。

 他所知道的历史,黄巾之乱也不过还有五载。

 届时他如果直接拉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那必定能再建功立业。

 而黄巾之乱后,地方不再受朝廷约束,他自然也就可以拥有个人地盘。

 这就是他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扩充军队,收拢人才,打造基本盘。

 “司马,我需回家与父商议。”吴匡开口道。

 杨明点头,吴匡此言,应当是不会继续留在别部。

 这能理解,陈留吴氏为望族,此番已有军功,家族定会为其往雒阳谋划官职。

 除吴匡外,郑浑也是相同态度,郑氏也是河南望族。

 “我愿随公明一起。”任骏选择留下。

 王柔自然是会留下的,那么别部四个屯长,二去二留。

 杨明接着便把目光望向一直未开口的吕布。

 “布欲回九原,成就一番功业。”吕布应是有犹豫,不过最后仍是选择离开。

 杨明也未说什么,只是敬酒一碗。

 若吕布留下,他会让徐晃任他为假司马独领一军。

 如此安排,也算是不负其一路之神勇。

 但吕布的决定也可理解。

 他若继续留在别部,终归还是一介武人,而若能借此战功得五原郡太守举为孝廉,或被辟为幕僚,那便能迅速摆脱武人出身,进入世家团体。

 等酒喝完,其他人陆续回去,屋内只剩杨明与徐晃。

 徐晃此时直接对杨明单膝下跪,双手抱拳道:“主公!”

 这一声主公也把杨明叫的心花怒放。

 与史册未载的张义,又或是尚在黄口的张辽不同,徐晃已经及冠,且展现出了极为出色的即战力。

 所以这算是他正儿八经收入麾下的第一员大将。

 而且还是五子良将之一,这怎能不让人喜!

 而徐晃,此时也是心悦诚服。

 且不说他作为寒门子弟,能被杨明在军中一视同仁,单说在弹汗山杨明去而复返救他,就足以让他感恩戴德。

 更何况,如今杨明更是把他提到了别部司马之位。

 这可是千石之官!

 以他背景,若无变故,上限也就为一郡吏。

 在如今年代,能力与职位从不对等,像他这般的寒门子弟,九成机会在出生时便已没了。

 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声主公发自肺腑,亦心甘情愿。

 杨明赶忙把徐晃扶起,握着他的手又重新坐下,旋即开口道:“公明之才,我最知晓,然这主公之称,却也不必着急,我如今不过一介白身,你称我少君即可。”

 杨明这话极有必要,主公一词有多处可用,一是客人拜访时对主人的称呼;二是奴仆对主人之尊重;三便是高官开府之后,其下缘属对其的尊称。

 如今张义、张辽的情况当属第二种,而徐晃显然不合适,所以只能是第三种,但杨明此时还未获得开府权利。

 “谨遵少君之命,他日少君一旦征召,晃必昼夜星驰而至。”徐晃再表忠心。

 杨明闻言不由开怀大笑。

 穿越者的好处,便是知道一个人的品性如何,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要知道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的都非泛泛之辈,只不过很多时候无法看穿别人。

 比如丁原,若是穿越,他又怎么还敢重用吕布?

 而徐晃,素有忠义,满宠劝其杀旧主杨奉却不从之人。

 这其实也是杨明收揽人才的前提,要忠。

 徐晃如此,张辽如此,即便那张义也是如此。

 “公明,此番你再去并州,也要招揽并州本地士卒,并州多骁勇之士,能为之一用。”杨明接着聊起正事。

 “若再有三河骑士投军当如何?”徐晃接着问道。

 此一战火烧王庭,别部声名大振,如今别部得意保留,三河骑士必然接踵而至。

 “自然择优录取,鲜卑经此一役实力大损,近几年应当无大的战事,但他们困于补给,小的袭边反而会愈发频繁,先前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边军皆损失惨重,别部需四处转战,扩军是必然。”杨明回道。

 徐晃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