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江西局势(求追读)

加入书签


    在处置了何泰后,刘汝谔收拢了各家的送来的工匠,主要是木匠和铁匠,还有他们的徒弟。

    将着二十多号人连同城墙上的两门过气大炮一同送往武起乡。

    说实话,他本意是不想送的,但奈何贼势滔天,为求安稳度过这一任,刘汝谔只得照办。

    工匠们也很不乐意,自己活做的好好得突然被东家送去从贼是什么情况。

    但奈何胳膊拧不过挖掘机,只能应允。

    不过东家和县尊也是通情达理,允许他们让学徒代替。

    于是,这帮人压榨出七八个铁匠和木匠的学徒,随着两门年久失修,恐怕一开炮就要炸膛的小炮前往武起乡。

    这边工匠们在赶来的路上,而武起乡内,王浩正在思索今后的发展方向。

    打退官军的围剿后,武起乡现在是一片欣欣向荣。

    暂时没有了外部威胁外加粮食丰收,所以百姓们基本上相当满意。

    但王浩却高兴不起来。

    他很清楚安全只是暂时的。

    虽然现在龙泉县令奈何不了他,而知府老爷看不上自己这里。

    但只要刘汝谔继续向上禀报,绕开知府向江西巡抚解学龙汇报这里的情况呢?

    王浩是本地人,听说过解学龙修滕王阁这件事。

    他很清楚这位巡抚可是在上任后开始修滕王阁,修完后立刻露出獠牙,在一年内剿灭了从赣南到江右所有的义军。

    无论大大小小,几乎清缴了个干净。

    印象中王浩记得这人是在崇祯六年,秋收后动手的。

    解学龙修滕王阁顺带理清了这里的地方关系。

    而且根据江西川流纵横,水域辽阔的特点,解学龙认为:“东南所长,惟恃水战”,注意了操练水军。

    他利用秋收后的农闲季节,迅速发出檄文,召集江西诸郡的舟舰水师,会集在避风的抚河与赣江交汇处的南浦,偕同地方官员登临修好滕王阁、环漪楼进行指挥操练

    解学龙在滕王阁、环漪阁指挥演兵,声势浩大,威振东南,留下赞誉的诗文不少。

    王浩就记得一篇七律《大中丞解公重修滕王阁,增建环漪阁,时练水师于此,敬赋》。

    内容忘了。(不水字数)

    开玩笑,又不是必备古诗,只是在滕王阁文化故事上有这么一段,看一眼有点印象而已。

    现在刚七月,离秋收还有一段距离。

    王浩在思索要不过给解学龙找点麻烦。

    历史上这人虽然是个能臣,但显然和历史上大多数文官一样不把百姓当人看。

    修滕王阁前后一年,崇祯穷得叮当响,国库穷得跑小约翰,哪有钱发给大臣?

    修滕王阁的百姓都是被徭役过来的,还得自备工具和钱粮。

    弄的最后工地上的劳工差点造反起义。

    王浩不知道解学龙到底对百姓怎么样,但修滕王阁是他提议并实践的。

    这种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的苦难肯定是要算在他头上的。

    这锅他不背也得背。

    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王浩想给解学龙找点麻烦。

    但是解学龙远在南昌,离自己所在的龙泉县距离很远。

    而且修建工地肯定也是重兵把守,历史上既然能镇压下去,那就肯定不是好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