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肠辘辘的顾佑并没能在床上躺多久,等他再度起身时,王羲之也回来了,床头的案子上多了一盘清蒸竹笋,并备好了两双筷子,大约是王羲之为二人准备的午饭了。
修道之人,尤其是王羲之这样修为高深的人大都饮食清淡,不但不食血食,如姜、蒜、葱之类味道浓烈的蔬菜也避免食用,甚至盐、酱、醋等佐料都很少添加,有时甚至只吃不加烹饪的山果。
对于平日三餐不过是糙米就着酱菜的顾佑而言,眼前的清蒸竹笋也并非不可接受,于是他接过王羲之为他准备的筷子,第二次与王羲之共进午餐。
竹笋的烹饪不知出自谁之手,虽然不加任何调料,但顾佑尝起来仍然觉得相当可口,有一股略带甘甜的清爽感,同他之前每日食用的咸涩酱菜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后生,贫道寻访成仙之人已有十八载,所见之人皆不能令贫道满意,直到前些日看到你,才知道贫道所需的人终于出现了。”王羲之一边动筷子,一边跟顾佑说。
“仙长,为什么需要晚辈成仙,仙长自己就做不到么?”顾佑有些摸不明白了。
“先师葛洪生前曾言华夏大地大劫将临,非有真仙出世无以拯救,若不然,大劫将波及南国,其酷烈较之五胡乱华更胜之。贫道如今年已过半百,自忖虽然天赋出众仍无可能生前成仙,而门下虽有亲传弟子数人,仍都不能满意,故执意要找到有资质成仙的人!”
“自后汉以来,并未再闻有人成仙,这离晚辈太过遥远了。”顾佑撇撇嘴。
“你说得对,上古时仙人多有,那是因为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下凡教化万民,而带来浓郁仙气,因而当时之人可以借助仙气滋养成仙。”王羲之继续向顾佑解释,他口中的“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似乎便是一般人所说的黄帝与老子。
“自道德天尊骑青牛而去后,仙气就日益稀薄。如今所剩的仙气已经难以捕捉,若用来强身健体或可,而绝无可能用于成仙。”说到这里,王羲之神色也有些黯然了。
“那还有没有成仙的可能了?”顾佑半是着急半是好奇问道。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要有十分的天赋。比如淮南王刘安,天生聪颖,曾在梦中悟道而完成《淮南鸿烈》三十卷,后于八公山成仙,世人多以为他被汉武帝所杀,殊不知他已然飞升而去,从修炼到成仙,刘安用了大约三十年。”
“再比如天师张道陵,他悟得正一之道,于鹤鸣山开宗创教,即天师道,修炼经年后于百岁成仙,他一共用了约六十多年。自汉高以来,以自己天赋成仙的唯此二人。”
“太长了……”顾佑听王羲之这么一讲,不但不觉好奇,反而连声感叹。
“第二种是要借助绝世法宝,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汉武帝,他总共修炼五十余年,常有服食各种仙草灵药,最终借助东海所出之太初仙剑而飞升,他也是唯一成仙的帝王。当然这第二种本身也需要有十分了得的天赋。”
“仙剑?听起来确实挺好!”顾佑听王羲之讲起“仙剑”,又两眼发亮了。
“这可没那么简单,修道之人多持剑,因而仙剑与仙人的名声不相上下。凡人只会单纯羡慕仙剑,而对于道中人而言,仙剑是严格分为上中下三等的,再往下便只能叫灵剑。等级越高的仙剑自然越为罕见,而它们的威力差别也近乎云泥。”
“下剑必须以昆仑山万年琼玉或是北溟渊中寒铁一等的珍贵材料,经数十年之锻造、上百年之磨砺,方可成剑。得一下剑足可行遍江湖、以一当万,若有下剑出世,已足为皇室藏珍。”王羲之把手中所持仙剑徐徐拿出,展示给顾佑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