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一群官员走进大堂,为首的正是本地的一把手,兰州卫指挥使彭。
这彭指挥曾是徐达账前的一员虎将,冲锋陷阵立下很多功劳,但酷爱喝酒,一醉就误事,开国多少年了,才勉强当了个指挥使,也没什么长进,一当就这么多年。
前段时间受朝廷指派前往甘肃作战,完成任务后返回兰州,过金城关时就听这边出事了,来不及进城直接赶到医院。
一起进来的还有王同知,本地知县许大人,还有其他一些官员。
注:明代卫所制度,卫有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卫镇抚(从五品),卫有大有小,大的卫有左、右、中、前、后5个千户所;小的卫有左、右两个千户所,千户是五品官,一般县的知县是六品或七品。
彭指挥坐在中间,王同知和许知县分列两旁,照理说许知县的级别太低,他应该站的更远一点,但他是兰州卫府所在地的父母官,所以可以站在指挥使旁边。
彭指挥看了一眼红袍将军,问旁边的王同知:打败柴佥事的就是这个小屁孩吗。
王同知点点头,上前一步拱手道:将军,这位是我兰州卫的指挥使彭指挥。
那将军抱拳施礼:末将胡南星,平羌将军麾下游击,见过指挥使。
彭指挥喝道: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也太不把我兰州卫放在眼里了,跑这地方撒野,该当何罪。
这时需要说明一下,明代的军制是卫所制,平时部队都驻扎在各个卫所,战争时期朝廷会临时派一个将领出任总兵,胡将军口中所说的平羌将军专指甘肃镇的总兵,总兵负责战役指挥,所领的军士从各卫所抽调组成野战军,卫所的军官就变成野战军的将官,编为一个新的序列,自总兵以下有副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千户、把总等。
战争结束总兵回朝廷交还印信,朝廷解除他总兵的职务,就算是任务完成了,当然这是明朝初年的制度,后期总兵变成常设职务。其他各路人马也回到各自的卫所,恢复之前的官名。
野战系统与卫所系统的品级转换并不固定,就拿指挥使来讲,野战时期他可以出任参将,甚至于副将,也可以出任游击将军,所以指挥使和游击将军之间谈不上谁高谁低,两个不同的系统。
但是兰州卫的指挥使是老将,立国前就是出了名的悍将,军中的老资格。像游击将军这种级别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更别提还是个小年轻了。
那小将面对他的指责毫不示弱:末将奉平羌将军令前来接收移民,结果刚到兰州就看到贵属士卒肆意袭击百姓,所以才拿了罪魁,并非故意冒犯。只是想请教,彭指挥身为一方镇守却纵容部下屠杀百姓,这又该当何罪。
彭指挥一听这话怒了:放肆,来人呐,给我拿下。
王同知赶快拦住指挥使,低声道:指挥不可动怒,这小将如此年轻却身披山文甲,必定来头不小,说不定是勋贵子弟皇亲国戚。
彭指挥拍了一下桌子,怒道:勋贵子弟如何,皇亲国戚又怎样,你让他打听打听,我兰州卫怕过谁。
王同知还在继续打圆场,向小将说道:胡将军误会了,柴佥事并非罪魁,士兵也并非在屠杀百姓,只是在平息骚乱。
胡将军冷笑了一声:什么样的骚乱需要用炮轰,威名赫赫的兰州卫会怕一群手无寸铁的病人吗,我看平息骚乱是假,想借着镇压乱民的由头灭了生病的百姓是真。
王同知见他毫不顾及官场潜规则,直接把话给说破了,正要反驳却看着彭指挥冷冷得看着自己,吓的支支吾吾不敢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