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论勋戚文臣-第3/5页

加入书签
    至于,今日请诸位的原因,稍后再和诸位说道。不过,在说道之前,有些更现实的东西要和诸位说一说,也是为了让我们彼此都清醒一些,只有诸位皆是清醒了,才有我等谈话的友好基础……”

    众人不置可否,不过,他们倒确实是真想听听张鹤龄如何说法。

    张鹤龄道:“方才所言的内外、文武以及咱们这个圈子的境况,这件事其实很好理解,原因也很清楚明白。”

    徐光祚似乎颇为配合问道:“哦?张兄说来听听,让徐某听听你的高见。”

    “延龄你也坐,老何,给诸位世子斟酒!”

    “是,兄长!”

    “遵命,伯爷!”

    张鹤龄缓缓点头,吩咐之后方才看向众人道:“诸位皆在京营或是都督府任军职,光祚兄,你年限最长,快有十年了吧,张世兄有七八年之久,最短的是陈骢兄弟,但团营指挥的职位也坐了快有6载。诸位,领军以来,可曾立过甚功劳?”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张鹤龄为何突然有此问,且此问让他们有些尴尬。

    而张仑面色不动,道:“寿宁伯这话是什么意思?如今天下太平,既便有些许战事也只是边关小患,西南、西北这些地方的常年顽疾,也非是一蹴而就之事。

    我等任职皆在京营,这些零星的阵仗,也很难轮到我们……”

    “张世兄,且莫这般说,张某只想问诸位,你们可有功劳,非是一定要说打仗,或者说,张某的意思是问诸位,可曾想过建功立业,而非是在懵懂度日?”

    朱麒粗声道:“建功立业,何人不想?你以为我等是在混吃等死?可我等皆是军职,没仗打如何建功,此非是我等能决定的。”

    几位世子皆是点头,朱麒的说法也是他们心中的想法。

    其实,他们作为公候子弟,岂不知军功的重要,可一是家中的原因,另则是大环境的原因,未有特别大的战事,哪轮到他们这些子弟们。

    张鹤龄笑道:“前番定国公上奏的时候,其中便向陛下有过一条建言,边关、西北、西南等京外之地,与京营互调轮换,其实便是为了咱们勋戚,说希望打仗太过了,事实上,便在于功。

    徐老爷子是明白人,英国公和诸位弟兄家的长辈,也是明白人,知道求什么。张某也只是描述这样一个事实。

    打仗也好,做事也罢,说到底,是为了家国。国事首重,但在为国事的同时,立下功劳亦是正理,有功方能稳住自家,甚至增加自家的影响。可功不好得啊!”

    张鹤龄话音方落,张仑突然问道:“那如何建功?掀起战事?或是像定国公所言,我等公候子弟,去边关、边防历练?”

    张鹤龄摇摇头,道:“张世兄,看待事物,非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决定如何做之前,或许可以稍分析下时事!”

    “先说我大明军制,自太祖皇帝定鼎江山之后,首重武德,那是因为,太祖历经动乱,借古鉴今,汲取了前朝覆灭的教训。

    比如,有宋一朝重文轻武,兵事废弛,以致诸敌轻贱,堂堂华夏正宗的大宋,沦落到被异族予取予夺的境况。

    我大明太祖皇帝收复河山,重振华夏,首先便想到了,重军备,莫使大明重蹈前朝覆辙。其中便有一条,我等勋戚之家子弟欲授予爵位之时,皆需考校,无力、无谋,不得进爵,即便是世子位,亦需通过考较以获朝廷的认可。”

    众人纷纷点头,这便是如今的规矩,也是大明一直以来的规矩。

    虽然如今有些规矩已不如往昔那般严苛,但事实上,作为家中的核心子弟,再差也不至差到哪儿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