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金牌

加入书签


    乾清宫后殿之内,此时格外的安静。

    君臣、文武,皆在思忖着张鹤龄方才的一番话。

    战争是什么?

    出兵打仗,胜败从来都是人们关心的事,但似乎很多时候,人们都只关心着胜败的本身。

    老百姓会因为国家又打了个胜仗,心生雀跃,自豪感勃发。

    士兵军官,会因为胜仗,士气高昂,甚至憧憬着加官进爵。

    而官员们,想法便更多了。

    可即便是想的再多,大致上,绝大多数人,也不会想一个问题,打是为何打,打的过是否一定要打,而打不过,是否便一定不打?

    胜了获得什么?是不是胜了就一定获得,反之,败了是不是一定便是失败?

    当然,对于在殿中的几位文武高层而言,他们的眼光和格局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他们对战争,自然有利弊得失的考虑,于他们如今的地位,有私心的,更多的还是公心。

    就算方才马文升含糊表态,心中藏了私心,但归根结底,他也是考虑到了战争的不确定性,和无益性。

    能到他们的层次,考虑问题,怎可能没有大局观。

    不过,他们心里也承认,张鹤龄考虑、分析的角度,似乎很有全局性,战略性。

    从战争利益的本身去分析,寻根究理,以致,从根源上缓和战争,甚至遏制战争。

    不管说的对不对,至少方向很有可取之处,这份眼光和对事务的判断能力,也确认难得。

    更让他们意外的是,说出此话的,是这位被世人认为嚣张跋扈且粗鄙无术的外戚。

    众人皆是有些复杂,眼神带着深意的看向了张鹤龄。

    朱佑樘也在看着,只是,他的眼神中,更多的是认可和欣慰。

    张鹤龄能办事,办实事,脑子也不迟钝,东城搞的那些名目便可见一斑了,且已有了实质性的成果。两月来,单他的内库,已是入了近20万两银子。

    而如今这一席话,让朱佑樘又是发现,大局观。

    张鹤龄同样也有大局观啊,他现在都有些为张鹤龄的前几年而惋惜。

    若是早如今时,他定会早早的便给张鹤龄委官,也能早早的让张鹤龄展现自己,或许今日,张鹤龄已是能为他,为朝廷发挥更大的作用了。

    至于说外戚身份,或者说,大明对外戚的慎重?

    朱佑樘根本不在意,开国之时不算,便说先英宗睿皇帝,他那位两度登基的皇爷爷都能放心用个孙继宗,他为何便不能用个张鹤龄?

    外戚乱政?

    大明从体制上便没有外戚乱政的土壤,再者,他认为,他这一朝更不会。

    要知道,他才不到30岁,他的后宫就只有皇后一位,皇子就只有太子一人,只要非是主少臣疑,谁也做不起妖来。

    念及此,他越想越觉得,心中的有些想法,完全有可操作性。

    不过,目前且不急,事非一蹴而就的。

    念罢,朱佑樘按捺住心中的想法,神色淡淡的问道:“寿宁伯,先不言你说的对错与否,若是按你心中所想,当前该如何处置呢?”

    张鹤龄回道:“陛下,臣以外,可命三边总制王越紧守边防,并派精锐一支护送忠顺王陕巴返回哈密。同时,严控边陲互市,今后,凡交通西北的明商、胡商,必须在朝廷的监控下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