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周浚恪的指点,江充等人的工作进展变得非常顺利。县丞带着吏员,在乡正和村正的陪同下,挨家挨户的登记造册。
吏员们不在目中无人,变得态度和蔼、笑容可掬。
拿回来的信息,便让请来的工匠们加班加点的赶制竹牌。
主薄和来帮忙的核算员,开始给大户们计算利息和讲解契约条款,让他们自主选择贷款年限。
契约则是周浚恪亲自下笔,再由人誊抄完成。
江充和县尉两个人,带着三班衙役和以工代役的百姓们,开始了修葺水坝。
现在县衙账面上富裕了不少,按照周浚恪的吩咐,给工人们提供两顿饭,一天还给二十文的工钱。
对于这种败家子行为,江充等人不敢有任何异议,只能捏着鼻子照做。
安朝的税制,跟其他朝代一样实行赋役。
赋,既是是人头税,按丁征收。
这个税法弊端太多,地多者越来越富,人口越来越兴旺。地少者不敢生,导致人丁不旺,受乡里大族富户欺压。
土地兼并会越演越烈,百姓们就会越来越苦。
役,就是徭役。随军的民夫、乡里的劳力都算徭役,这些都是要命的苦役。
像什么去临县送个信,充个三班衙役,去外省押运个东西,算是比较轻松的徭役。
不管是苦役还是轻松的徭役,都属于义务劳动,没有一文工钱。
而且这个徭役,有很大的操作性。一般大族富户家的子弟都不会服苦役,只会服一些轻松的徭役,或干脆没有什么都不做。
所以就导致很多百姓投靠大族富户,以躲避赋税和徭役。
如此一来,县里就多了很多隐户和隐藏土地,这便是地方总是财政不足的原因之一。
而大族富户能躲避苦役,县里规定的名额就得由穷苦百姓们顶上。干些苦大力都算是好的,虽然累了些,至少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性命无忧。
摊上打仗时候征民夫,那可是九死一生的苦役。往往摊上这种徭役,百姓们出行前都会与家人生离死别的大哭一场。
而这些民夫战死后,家里的土地还会被大族富户觊觎,家里的孤儿寡母往往被欺负的不得不将田地卖出,成为没有土地的佃户。
更惨一些的,甚至被迫背井离乡,成为没房没地的流民。
即便如此,一穷二白的还得交人头税。
意识到这些的周浚恪,认为现在博昌县正好是破而后立的好机会。仗着自己齐王的身份,直接改革了博昌县的税务。
县里不在收人头税,改摊丁入亩收田税。
固定税额,每亩地交多少钱。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没地的不交。
取消徭役,出工就必须给钱,从根本解决百姓从事无偿劳动。
而且周浚恪把博昌县的商税提高了,原来是三十取一,现在直接十取一。
这几册文书到了江充等人的手上时,看是看过了,但其中的奥秘谁也没看出来。只是认为周浚恪的改革,有些过于激进和不合时宜。
但是他们只是齐地一地的县官,根本左右不了人家齐王在自己封地搞更变制度,只能含着泪等着太子殿下的归来。
他们也不是为了告状,只是为了表明小胳膊拗不过大腿,都是齐王殿下让我们这么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