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一菲在开学前一直很努力,几乎天天加班,将自己手里的活紧赶慢赶地居然已经到了客户修改第二稿的阶段。

    而上学前,研究院很谨慎地告知没有宿舍,但是如果参与了项目会有一定补助。牟一菲当然不会表示异议,事实上院里的博士们都有工作,只是半数是院外的体制内岗位、比如骆教授的另一名学生,像她这样在外资咨询企业里工作的,本届只有一个。

    PS,本院博士的毕业时间是不定的,但最长6年,过期取消。

    也就是说,她现在可以开始思考论文方向了。

    博士论文吔!文科的话,基本上就是出一本书的节奏。作为一个工作了几年的人,牟一菲当然不会搞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而且她的题目要迎合导师和公司两方面的兴趣点,这个就需要技术眼光了……

    或者,定位一个比较细分的产业领域,做精而不是全部说等于没说?

    又或者干脆搞点数学?可她的数学功底不足以支撑学术研究:她可以理解算法,但自己是做不出来算法的,更不可能搞个公式出来。抑或折腾最近若干年都会很受欢迎的领域分析方法?

    “您好,我是牟一菲。”

    “您好您好,我是凌复盛。”

    两个学生又不是真的学生。牟一菲知道对方是搞新经济政策实现的,凌复盛知道对方是做产业和企业咨询的,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属于专业人士,而且完全没有竞争性。甚至,牟一菲觉得己方应该更加迁就对方才对,因为搞不好啥时候同学就成甲方爸爸了。

    凌复盛的名字略土,长得也略土,看上去有点老实肯干的样子。牟一菲与甲方打交道多了,自认为看人有点准。这位硕士毕业工作两年就是四级调研员,虽然是区里的,但决计不是笨蛋,忠厚老实只是外表而已。

    另外,两个人因为都不是脱产学生,因此异常忙碌。牟一菲更多的是工作挣钱,而凌复盛则必须花很多时间在通勤上——他从市区研究院到区里,不论哪种交通方式单程都需要三个小时,所以他干脆都乘公交地铁,比开车轻松且锻炼身体。

    “我们是私车公用,不然都出不了门,幸好交通补贴够能付工作开车用的汽油费。”

    “我正好相反,平时要么出差要么坐在电脑前。而且我攒的钱都还贷款了,没钱买车。”

    “你来上课的话,公司会扣钱吗?”

    “我先用休假,然后用事假,所以损失不大。而且续签三年劳动合同的话可以每年报销当年学费。”

    “这么好!我报销学费签了五年,还要等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以后才一起报销。”

    “公司都不笨的。如果我读MBA就不是三年劳动合同了,而是六年,提前离职的赔偿金也特别高。EMBA这类根本不给报销。”

    “呵呵呵,告诉你,这方面政府比企业还要精明。”

    “嗯,明白的,我做过三个项目了。”虽然过程一言难尽,但做完以后回头看,观感还算不错,最重要的是积累了不少经验。

    “……”

    “……”

    “你们两个确实可以好好交流。”骆教授过来小教室的时候,看见两个成年多年的学生聊得热情不失礼貌,自然颇为高兴。从本心来说,骆教授其实更喜欢带从本科一路念本专业上来的全脱产学生,可这类学生严重依赖导师和学校资源,虽然能一心向学,可必须喂以很多不赚钱的项目才能自主写出来被甲方认同的东西。算了,这两个学生纯粹是冲着学位来的,并不需要耗费自己太多心神,毕业后也不需要找自己向院里争取编制名额,搞不好反而是院里考虑招录能立刻上手干活、而且能干出好活计的新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