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柴荣和赵匡胤合兵一处,径直杀奔瓦桥关。
瓦桥关的守将名叫姚内斌,听说周军犯境的消息后,他立马放下手中的碗筷,率领数千人出关迎敌。
两军刚一交上手,辽军就被周军冲散,只好匆匆逃回关中,紧闭关门,准备固守关内。
第二天,韩通率领陆军赶到,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莫州刺史刘楚信和瀛洲刺史高彦晖都已经投降!”
“太好了,只是这个姓姚的十分狡猾,此处又是关隘险峻,易守难攻,他们躲在里面和我们玩持久战,不能上了他的当。”
赵匡胤眼睛咕噜咕噜一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直接单枪匹马,来到瓦桥关下,对着关内喊话。
“姚大人,请出来答话。”
姚内斌走到关上,直接问道:“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你是何人,有何事要说?”
赵匡胤没有生气,继续说道:“姚大人,鄙人乃是后周赵匡胤也。你可能还不知道,我后周此次北伐,天兵天将个个厉害得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瀛洲、莫州、宁州还有益津关的守将皆不是闻风丧胆,他们感恩我后周的天威和恩德,都已经举城投降。唯独有你,固守在瓦桥关负隅顽抗,你可知道你这是以卵击石?你可又想到你如果继续这样,会落得个啥下场?”
“哼,我姚某人岂是吓大的不成?”姚内斌固执地将头扭向一旁,从鼻孔里面发出一声蔑视,并不为之所动。
“哈哈,此话不假,姚大人当然是英勇之人。姚大人你本来就是中原人,瓦桥关原本也是中原的故土。只是因为以前形势所迫,被卖国贼拱手让人。赵某人也知道,你完全是因为不得已,才会屈服于辽国蛮夷,这也不是你的错,我知道你也是事出无奈。”
听到此,姚内斌没有再说话,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紧紧攥住了拳头,大拇指的指甲深深地嵌进了他食指的肉里面。
赵匡胤继续说道:“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我们中原国力也强大,再也不用害怕了。祖国母亲的王师已到,姚大人怎么还不开关迎接,反而要去顽固抵抗呢?难道你真的甘心就这样一辈子侍奉这些蛮夷吗?”
顿了一顿,赵匡胤指着身后的周军大营。
“姚大人,相信你也看到我天朝的兵力了。其实,我们并不是拿不下瓦桥关,只是因为心疼关内无数无辜的老百姓而已。姚大人,你好好想想吧,如果仅仅因为你的一念之差,导致全城的百姓都跟着遭殃受伤害,到时候你于心何忍?为人父母官,却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这样的千古罪名你承担得起吗?识时务者为俊杰。姚大人,还是投降吧。”
听着赵匡胤说了半晌,姚内斌知道,对方说得也是这么个道理。他沉默半天没有说话,其实心里面已经有所动摇。最后,他撇下一句,然后走下城楼。
“赵将军,容我考虑一下吧,现在我答复不了你。”
“好嘞,姚大人,那赵某人就坐等你的消息了。这样吧,以明日午时为限,到时候如果再不投降,我们可就不客气了,到时候我们皇帝可就下令攻关了。”
说罢,赵匡胤也调转马头,返回军营。
赵匡胤刚到大营,正好都指挥使李重进率主力部队,也赶到此地。于是,三路大军正式会合。
柴荣走进各个军营,视察慰问将士们,招手喊道:“同志们辛苦啦!”
后周营中将士们深受鼓舞、气势更盛,纷纷回应领导:“为人民服务,陛下也辛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