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转之轴

加入书签


曾经有一道考题: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一句话“现在打盹就会做梦,现在努力就会圆梦。”请选择理解正确的选项。

有位学生的选项内容是:努力与实现梦想之间的关系,要为实现梦想而努力,不努力就只会做白日梦。

结果这个答案被打了个大大的错号,被扣得一分不剩。

因为标准答案是“要珍惜九年义务教育。”

很明显,这道考题本身没有毛病,但所谓的标准答案却指鹿为马,可以想象,这位学生从此对自己产生怀疑,失去自信,再也不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了,因为思考了也是错的,遇到问题就只想找标准答案。

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位家长在辅导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写作业,忽然她拿着作业题到处求助:“你们有谁能看懂这道题吗?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啊?”

大家一看,题目是:看图写几道数学题。

画面是一群小学生在植树,天空一个太阳几朵白云,几个小山坡,还有一些花朵、蝴蝶、花洒、铁锹、树苗和被挖开的土坑等等。

这道题模棱两可,不管怎么答,都可以是对的,也都可以是错的,谁都不敢肯定该怎么做。

于是大家纷纷议论开了:

“现在孩子的作业真是辅导不了了。”

“是啊,好多连题目都看不懂。”

“作业太多了,我还帮我儿子写过作业,我觉得我做对了,结果却是错的,搞得我都没信心了。”

有些试题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指鹿为马、又怪又难,就像慢性毒药,扭曲学生的逻辑思维,磨灭学生的自信,荼毒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的理解认知发生偏差,冷漠、偏激、刁钻刻薄、难以沟通,遇事不动脑筋、一动脑筋就钻牛角尖,容易走极端,已经成为他们一生的障碍。

这是一种精神折磨,孩子们长期挣扎在毒题海里不停地刷题,疲于应命,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成长空间。

传播知识应该化繁为简,而不是高深莫测、故弄玄虚。

对个人来说,文化知识的作用,是让人拥有更强的思考能力、客观的理解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学习专业技能和创新的能力。

自从国家取消大学生的工作分配以后,在市场的残酷考验下,文凭的作用越来越令人失望,人们对文凭的失望继而引发对教育的失望,对教育的失望却进一步推高了对文凭的期望,国内的文凭不行就指望国外的文凭,兜兜转转还是围着文凭独大这一颗树上吊。

当今社会,仅仅拥有文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利用文化知识所赋予的能力去努力学习其它专业技能、不断丰富人生阅历才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所以,文化考试不能搞得那么刁钻复杂,文化不是筛选人才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学了多少、用了多少、产出多少,产出才是价值之所在。

筛选人才先看能力阅历,再看职凭,最后才是文凭。

让孩子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他们喜欢的专业里面去,也是对精神折磨的一种解放。

许三友的课程讲到这里,作为一线老师,这些情况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只是:

“曾经我们也想过去改变,无奈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

“是啊,以前总觉得个人是改变不了环境的,只能去适应环境,结果被环境同化最后变得麻木了。”

许三友说:“你们的感受我也曾经深有体会,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要想让考试既严谨、简单又高效,就必须成立考题库。”

“考题库?”这三个字既熟悉又陌生。

“对,考题库!”许三友按了一下遥控,屏幕上出现一句话:

考题与答案就像灯塔,指引着学生思考和观察的方向,指引着教学的方向,把握住考题与答案,等于把握住了教学的命脉。

大家纷纷把这句话记在学习笔记里。

“顾名思义,考题库就是考核试题的总汇,由试题和答案两部分组成,题目表述清晰准确,内容紧贴社会民生,实用性强。

国家对考题库的管控是相当严格的,除了相关编制组,谁都没有私自给学生出考题的权利,每次考试出题都不能超出考题库的范围。”

“也就是说连老师都不能私自出题啰?”

“是的,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