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

加入书签


“老师给你剃的寸头喜不喜欢呀?看你这浓眉呆脑的样子,眼睛还常常失神,你知不知晓你思考的都是些什么?”

周大真不知他才多问。

“你问题这么多,以后你叫周问吧,周大真还是少用了吧,以后本名还是留在心底,说不定有什么古怪降头术,知你姓名刨你根!”诸葛明在马车上对着周大真说道,“陶山镇不回去了,你妹妹过去就知道了,东西全送他们了。”

“这是为何?我跟着您不是作为您的学徒吗?”周大真问道。

“别用您,我与你同辈相交,我这是带你去寻找真实,懂了吗?周问。”

“我的名字是周问,明白了,老师。”

周大真心想:老师自然有他的道理。

“我们从此方向一直前进,会到达一城。”

“此城为何名?”

“昌城。”

“为何而去?”

诸葛明不耐地回道,“别废话了,呐,这东西给你,在路上好好练!”

周问回想:这个类似两块方形铁块叠成的东西,此物老师归类为枪,名字他遗忘了,唤我以后称其为手枪。

村口有三位壮汉闲聊,两人一到,众人欢迎,引入客栈。

“周问,我已经教你怎么安顿马匹了,弄完了进来找我,我带你食饭。”诸葛明大摇大摆地走进一家小客栈。

客栈之外是一个小小的村落,稀少的草房屋子排布在村道两旁。到时已是傍晚,牵马入栈时,夜幕降临,夜晚乌黑,幽暗,草丛里悉悉索索的声响像是轻风拂过的声音。各家的矮小草房屋的窗子里闪烁着淡黄的油光,有时候窗子摇曳着长长的扭曲的人影,又忽然地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儿的油光似乎抖了一下。村道上仍旧空荡无人。

周问思忖着:奔波了七日,去往昌城的路泥沙沉积,马匹飞驰南下,尘土飞扬,行人稀少,这好歹也是条去往昌城的大路。

马车上颠簸时,周问双眼迷茫地看向车后交错的消逝的倒影,已经七日未见人影了,一路上异样的氛围,他只好疑惑不解地问向诸葛明,“为何此路人烟稀少,现在可是旺夏,按你的说法,理应有人才对。况且路旁草高地少,人行走少了,自然草多了。”

“现在是夏季,太热了,鬼愿意出门。”诸葛明躺在马车里,行李包裹垫着头,额前的头发和包裹伴随着马车的在摇摇摆摆。

虽才行走了七日的路程,可身上的衣物一件又少了一件,周围黄沙飞漫,像是进入了黄土干旱的戈壁。

周问还是不太相信诸葛明的话,他记得六伯的马车曾经到过村子,马车前有车夫在控车,可是诸葛明的马车却不相同,在出发没多久,跟随着诸葛明的扈从,三四个青年壮汉女子聚在树荫底下,拿出从村口捡到的巴掌大小的树叶奋力地扇着,面颊流出豆珠般的汗水,众人抗议诸葛明的计划,说异地的语言,他们激烈地争执,最后那位女扈从陶焱对着诸葛明竖起了中指一言不发,几人各自骂了一顿诸葛明后离开了,诸葛明掏掏耳朵,眼睛失焦地转来转去,等几人走远了,又口吐芬芳,各种稀奇古怪的声调,引得他们回头时,他已经驱马离开,手中抬着一个铁块指向天空,竖起了中指。

对面几人骂骂咧咧地掏出一个古怪地小圆铁,圆铁在树荫下闪起了蓝色的光,女扈从随之一按,青蓝色的光幕贴于他们身上,光芒一闪,众人消失。

看得周问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

“什么?是不是想到仙家?仙你爷爷。别什么不知道的都说仙仙仙的。”

“就是像燕子飞翔。”

“啊?你又说什么胡话?”

周问沉默,孰真孰假,已分辨不清。周问木讷的神态变得更加严肃,喉咙的声音在咕噜咕噜,声音中似乎带有一种魔力,没有情绪,没有感性,就像沉落的大雨哗哗声。周问笔挺地站在车棚里,车棚在泥路上跌跌撞撞,他的脚也随着车身的摇晃变化方位,稳定身形,待车身稳定些许他拱手一拜。

周问回想:记得那时候,请教二伯鸟儿为何能够飞翔,是否装上个翅膀也能在空中飞翔飘舞,结果得来的答案和隔壁的周大婶说的一样,周问忽地恼怒一下,父亲阿谀奉承的二伯,竟然回答的也和教我偷东西的周大婶一样,这是比我在山里遇见的钓鱼老翁的回答还要通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