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三更合一

加入书签


康熙听得挑眉道:“扶桑国?他们不是还在锁国?”

 幕府上台后, 这几十年来陆陆续续下了五道锁国令,按理说如今还没结束才是。

 这一点提督就不清楚了,他就是在路上遇到, 对方又有信物,证明自己的身份, 就一路带着回来了。

 “皇上, 人还在天津港候着。没有皇上的命令, 暂时还没没能出港口。”

 康熙看了提督一眼,显然这位提督不是很喜欢扶桑国的人。

 也是,对水师来说, 扶桑国几百年前就开始再三来犯边, 光是听着名字,就让提督不太痛快。

 他这都上京来了, 才“忽然”想起这事来禀报,把扶桑国的人晾在港口好一阵子。

 康熙倒是不会怪罪,只点点头,就命人去天津港查看扶桑国使者的身份,人没问题才放进来。

 扶桑国使者被扔下来冷落了好几天,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他气得都想打道回府, 但是想到将军的命令, 又只好忍耐下来。

 很快确认了使者的身份,他就被塞进马车送上京城。

 车窗用帘子遮得严严实实, 使者的随从在后边的马车,他身边左右都坐着一个侍卫,仿佛怕他随时随地跳出车一样。

 使者是一肚子火气, 也只能忍耐下来。

 得到消息的康熙, 跟顾凝宸随口说道:“看来扶桑国的人有求于朕, 十分能忍。”

 顾凝宸深以为然,要不是有求于人,怎么做到这个地步都不生气?

 “皇上以为,扶桑国所求的是什么?”

 康熙不以为然道:“还能是什么,不外乎是他们缺的。”

 衣食住行最为重要,粮食是不可能了,哪怕他们想要,康熙也不会给,那么就可能是衣。

 顾凝宸想到扶桑国有着大量的铜矿,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跟这边出口大量的铜料。

 当时扶桑国炼制铜矿的方法太原始,冶炼得不够彻底,让铜里面包含了不少银。

 很多明代商人就用铜的价格买下,然后从中炼制出不少银来,利益极其巨大,所以从扶桑国进口的铜矿越来越多。

 后来还是那边的冶炼进步了一些,这才没让铜里面再包含了不少银,让这边的商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过后来因为海盗的关系,这边封锁了海域。

 扶桑国出口就换成了荷兰,以及郑氏海盗。

 如今郑氏海盗覆灭,控制着弯岛的荷兰也退避三舍,扶桑国就只能重新跟这边进行贸易了。

 果不其然,扶桑国使者上京后,拜见康熙,随从里居然还有翻译。

 连翻译都准备好了,两边沟通起来就要容易得多。

 当然翻译的口音有点奇怪,不过也是能勉强听懂了。

 扶桑国提出是重新开始生丝和绸缎的交易,另外也想要御糖和时钟。

 甚至还想要这边出版的算数书,以及常用的中药材。

 扶桑国太少,耕种面积又少,粮食都勉强了,更别提是种药材,所以只能靠买。

 后边这个倒是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不过他没有当场答应,只说考虑一二,就打发扶桑国的使者出去,让他住在驿站那边等消息。

 使者一走,康熙就立刻召内阁大臣商议。

 索额图赞同跟扶桑国重新开始交易,因为扶桑国的铜矿质量相当不错,炼制出的铜成色极好。

 明珠难得并没有跟索额图对着来,也点头赞同。

 其他内阁大臣也纷纷赞成,毕竟跟扶桑国做买卖是稳赚不赔,没什么好犹豫的。

 就是御糖可能不够分了,海商去欧洲那边要卖,跟俄国互市要卖,拍卖会上还得卖。

 哪怕存了几个月,量依旧不够。

 康熙大手一挥,各个地方都分了一部分,拍卖会少一点,俄国、扶桑国多一些,欧洲那边还得几个月后才去,暂时就不分了。

 俄国为了互市尽快开始,冬天真是卯着劲建城,外城已经完工了,内城在开春后由工部的人重新接手。

 内城比外城要小一点,工部带来的人手又足够多,两个月内就差不多能彻底完成,于是给互市这边也留了点御糖,不至于完全没留下。

 接下来跟扶桑国使者沟通的,就不需要康熙亲自来,有鸿胪寺卿接手。

 有康熙授意,鸿胪寺卿还开始介绍起这边的棉布来。

 工坊的机器越来越多,纺织工也不断增加,大量棉布已经堆满了库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