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粘豆包、大豆腐

加入书签


    28、粘豆包、大豆腐

    三姑在把新编的酱篷收口,这是整个活计的技术点,编筐窝篓重在收口。“三姑,集市上酱篷一摞,锅盖一摞,炕席一排,过年前有好多人买,多编点我们也卖钱花。”我对他三姑说。“我们自己编自己用,少花钱就是会过日子。”三姑说话时收口工作完成,把酱篷正扣在地面上,锥形尖顶喇叭口,双层光面全向外,花纹大角度下斜,扣在酱缸上多大的风刮不翻、再的大雨淋不透。“咱家的秫秸将巴将儿够自己用,多余的没有,想多编那得去买秫秸,头等炕席一领能挣两块五,这钱不好挣。”“三姑,自己编的色杂,集市上卖的白白净净的,为什么?”三姑说:“好办啊,用硫磺一熏就变白,用上个把月的还得变回原色。”

    晚饭前,三姑开始编锅盖,边打底儿边说:“这活虽不费力气但是耗时间,秫秸刮净叶子后用快刀劈成两半,热水浸透后用小木棒轻轻拍扁,用刀刃剃干净瓤芯。”“三姑,我知道这道活计叫勒席糜子,最容易揦手。”“对呀,勒席糜子的时候手上有老茧子也要戴上手套,编的时候是细致活又不能戴手套,专用手指肚。”三姑的手指肚上缠满医用胶布,胶布是我向兽医大姑父要来的。“三姑,这些东西多长时间换新的?”“难说,咱们家东屋的炕席能用三年,西屋的就你整天蹭只能用两年,去年过年前破的地方是你爷爷修补的,今年要换新的。酱篷风吹日晒雨淋的一年换一顶。东屋大灶上的火少,锅盖一年用一个,西屋大灶上的火多,一年用两个。今年用电磨面多蒸豆包,火多锅盖费,还要比去年多编一个。”

    我爸说:“生活呀,离不开高粱。高粱能给人提供粮食,能为牲畜提供饲料,集市上成为商品能卖钱。秫秸,孩子们当甜秆儿嚼,学生书桌放书包的桌隔用它串成。房顶的房笆是它,屋顶吊棚的龙骨是它,房间隔断报纸面里的骨架是它。用它搭建黄瓜架、豆角架,用它做大车上的粪帘子,用它做存储粮食的粮囤,马棚窗口用它来遮风挡雨,用它装点游行的彩车,用它修饰公社的舞台,用它美化元宵节的花灯。它的茎皮能编织成炕席、大锅的锅盖、酱缸的酱篷,它光滑细长匀称的顶茎做盖帘,高粱挠子做笤帚和炊帚,蒸馒头的蒸屉用它做成,边角废料还能塞进大灶生火煮饭热炕。人死后还要用到它,用它做棂棚、坟头的卍字符、棂柩门,哭丧棒、灵幡柄,它是纸人纸马的骨骼,死者的房子更离不开它,生不离死难弃,真应该给秫秸树碑立传。我说的不是矮杆产粮食的杂交6A,而是高杆的大高粱。”

    我说:“三姑,小粒白高粱的米饭赶上大米好吃,多种点多好啊。”三姑还有没回答,爷爷叫了一声,“孙子耶。”爷爷放下烟袋说:“多种它,村子的人得饿死一大半。小白高粱好吃因为两点,一是品种,二是高粱粒顶浆割,不让高粱充分晒米。其实6A高粱顶浆割牺牲产量也会好吃许多的,吃饱肚子比好吃重要啊。”

    晚饭后,东屋地上,新酱篷口朝上,尖顶扎进水桶中,酱篷喇叭口四周用椅子背靠住,尖顶里反扣一只饭碗。清水中的黄米用铁丝密网的笊篱捞出来控控水放入酱篷内,黄米中的水滤进水桶。“爷爷,酱篷不是不漏雨吗?这水怎么都进水桶里?”爷爷笑了,“哈哈,这是酱篷神奇的地方,正过来外面的水进不来,反过来里面的水能出去。”我问:“黄米为什么要淘?又为什么放酱篷中?”“淘米能增加黄米面的粘度,米又不能太湿,酱篷是滤水的好工具。黄米还不能马上加工,还需要时间来把黄米表层的水分闷进米粒里,既不能太湿还不能太干。”淘完米,大叟赶紧拿着一只空水桶去加工厂排队。

    早上起炕,我看见黄米面运回来了。中午回家再看,一大洗衣盆烀熟的花豆已经捣碎,豆沙馅已经放凉了。下午放学到家看,两腿缸的面已经和好盖着锅盖醒面。晚饭就吃新蒸的粘豆包,刚出锅的金黄金黄的粘豆包蘸红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