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9月1日,宁边。
经过了连续两次的大规模扩建,原本规模就不小的地下建筑已经被建设的宛如一个庞大的地下迷宫一般,地下建筑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最初高墙圈起来的面积,好几处突了出来。常住在这个迷宫里的数千学者们一个个或埋头苦算,或读书万卷的默默为陈主席提出的“两弹”而不懈努力,机械计算机哒哒哒的响声自从第一批毕业生来到这里以后就从来没有停息过。
今天,这样令人难以入眠的声音总算彻底从迷宫里销声匿迹,引起了学者们的一阵欢呼:因为,经过了近千名学者5年以来的刻苦攻关,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红警I”终于研制成功了!
接到了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学者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儿,被人组织起来观看这个新玩意儿。这台巨大的计算机占用了大概10个教室的空间,计算能力达到了每秒1。2万次,比旧时空的ENIAC还要先进一些。
司似丝让徐相国塞了一张长长的纸条进去,纸条刚刚被吞进去就又吐了出来,只不过上面充满了黑点,就和旧时空中学的答题卡一样。
“呃……噗”徐相国刚刚开始转换数字,司似丝的嘴里就猛然喷出一口黑色的鲜血,随后重重的倒在了地上。任凭众人怎么呼喊,司似丝充满着老年斑的面孔也没有一点儿反应。
“没救了。”匆忙赶来的军医放下药箱看了看,露出了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无奈的对学者们说。
徐相国的泪水忍不住喷溅在外套上。激动的学者们纷纷围了过去。拼命的摇着司似丝还没僵硬的躯体,谁也不能接受他们这位可敬的老师和领导毫无征兆的死在自己面前的事实,一些失去理智的人则堵住了医生开始大声质问,整个迷宫都乱了套,研究工作停顿了一整天。当天晚上,陈克穿着一身白来到了宁边,在安慰勉励了一番哭成泪人的科学家们后,亲自抬着司似丝盖着国旗僵硬的遗体出了宁边,各个小组的骨干则与陈克一同飞往北京,送司似丝最后一程。
9月3日,在全国各地的北方穿越者们都赶到北京后,陈克在混一堂主持了追悼会,在花圈的簇拥之中朗读了皇帝亲笔写的悼文,庄重肃穆的追悼会结束后,40名八旗仪仗兵为司似丝的灵柩引路,将其抬上了装甲灵车。
下葬的时候,科学家们和其他官僚已经离去,八宝山上只剩下穿越者了,陈克怀着沉重的心情将棺材推进了墓穴,随后站到了人群之中。大家不仅是为了这位两弹元勋而悲,更是为自己的生命而叹息啊。穿越者们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墓地光秃秃的只有七八根松树苗,可这次,山头上却零零星星的出现了二十多棵松树-----穿越者们集体采用树葬,在短短五年里,就有十几位穿越者被埋葬在这里。
人群中不知谁长叹了一声,陈克才领着穿越者们一同鞠了三躬,你一铲子我一铲子把松树苗的根部埋在了黑土之下。
众人缓缓的顺着小道下了山,而穿着龙袍的光绪走在了最后面,时不时走几步就回头望望。陈克察觉到了光绪的异样,拍了拍他的肩头说:“怎么了?”
“没什么……”头发半百的光绪嗫嚅着说,目光却不时的眺向远处那座奕儇的坟头,坟头是水泥浇筑的,所以没有什么杂草长出来。
“去看望下他老人家吧。”陈克拉上了明夜离开了下山队伍,怀着凭吊的心情朝着奕儇的坟头走去,三人朝着墓碑一齐鞠躬。
“咱们走远些吧,这丫头肯定有什么想说的对她爹说。”陈克看了看明夜的表情,转过头对光绪说。光绪点了点头,二人一同走到了一边。
明夜知道这是哥哥和丈夫给自己留了时间,不禁再也抑制不住的大哭起来。明夜和这个肉体上的父亲当初并没有什么感情,可是随着明夜离开了北京,对前世父亲的思念却仿佛都寄托在了奕儇的身上,明夜的泪水没多久便浸湿了墓碑。
…………
戴二冬在旧貌换新颜的工厂门前徘徊,踌躇着要不要进去。虽然包里有介绍信,可是任凭戴二冬怎么绞尽脑汁,她也找不出来现在这个石头招牌的“深圳青年联合纺织企业”和十几年前的“大王纱厂”有什么共同之处,踌躇着不敢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