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加入书签


    1914年9月,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西欧如火如荼的时候,红军的兵锋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纵情的扫荡着东欧平原上沙俄的残渣余孽,进攻流畅到推进速度几乎等于行军速度,或许,唯一能阻碍红军行军的,或许是必须要牢牢控制住的行军路线周围的广大地域吧!

    9月4日,明斯克解放。

    9月18日,基辅解放。

    10月17日,华沙解放,22日,这个时代的俄国最西边的城市----后世波兰的谢尔普茨解放。

    当天上午,短短几个月就从一名车夫历练为身经百战的红军战士保尔在谢尔普茨以西的俄德边境高斯哨所拉起了一面红军军旗。随着这面血红军旗的冉冉升起,从23日到26日,红军战士们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消灭了俄国欧洲部分全部残余的白军,西面与德意志帝国接壤,南面与奥匈帝国,罗马尼亚接壤。而亚洲部分的少量白军,也在高尔察克的带领下逃过了乌拉尔山脉以东。几乎不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构成任何威胁。

    因为这个时代的北清并没有失去那150万平方公里的温暖土地,反倒是连尼布楚条约都没有签订,所以,俄国在鲜卑荒野(西伯利亚)的那些永久冻土上只有不到400万人,而且还分散在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高尔察克不可能和旧时空一样再逃过贝加尔湖以东了。除非他打算钻进中西伯利亚那种原始森林里去-----10月底的鲜卑荒野,可是比1月底的黑龙江还要冷得多!三天两头下雪不说,白天零下二三十度,晚上零下四五十度都是常事。

    所以高尔察克不得不将自己和麾下一万多白军置于一个几乎必死无疑的境地-----现在高尔察克所盘踞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距离北清最近只有三百公里,距离后面的红军追兵也不过数百公里,而继续向东890公里,同样会进入北清。数据看上去很大,如果是在东欧,这么大的地盘的确还有回旋余地。

    “可是,这里不是西部,不是长满面包的伏尔加河畔,更不是陛下的粮仓乌克兰,这里是西伯利亚。表面上这里土地辽阔,可是没有人啊……没有人,我们怎么守住陛下的……不对,也不知道陛下在哪里……”高尔察克坐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最高的一栋教堂的顶上,仰望着短暂的白天所带来的绚丽的天空。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许是因为一路的亡命奔逃而脑子搭错了筋,这位曾经的海军上将竟然不知为何吟唱起了一首明国诗来。“这女人就是不懂军事,汉帝国那时候的江南地区人口密度和西伯利亚有的一拼,过了江东又能怎么?和我手下那几个疯子参谋一样,钻进树林里冻死么?”高尔察克竟然开始鄙夷起李清照来。

    一阵西伯利亚特有的寒风从钟楼的方向吹来,裹着好几层军大衣的高尔察克不由得更加靠近了壁炉。

    ………………

    高尔察克甚至想过真的进入西伯利亚密林,然后穿越西伯利亚高原,山地,走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渡海去美国阿拉斯加……可是,当参谋给他在地图上算出那段看上去并不长的路程的时候(6184公里),高尔察克几乎想爆发了从教堂上跳下去的冲动……

    不管高尔察克如何在那座15万人口的中等城市里如何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这都没法阻挡一个伟大的事实------1914年11月7日,在这个旧时空也具有划时代一般的历史意义的日子里,苏苏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弗拉基米尔列宁在克里姆林宫的外墙主席台上,学着18年前陈克的样子庄严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央人民委员会,今天,成立了!”

    随后,嘹亮的《苏维埃进行曲》(北清称作《红军进行曲》)在红场上空响起,由于北清使用的是后世空耳版本的存在,所以两种不同的语言,唱同一首歌的发音竟然完全一样!这件事也成了清苏蜜月期中最被两国人民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而进入冷战时期后,清苏二国的互联网上也涌现了大量以此为题材改遍的段子。不过则声后话,暂且不提。

    2分多钟的《苏维埃进行曲》戛然而止,红场上的旗杆顶部牢固的悬挂着一面崭新的苏联国旗,迎着寒冷的冬风飘扬在红场的上空,向世人诉说着下方战士们的骄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