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4

加入书签


    陕西新军的三个主力团南下,从西安出潼关进入洛阳,再从洛阳坐火车从郑县到宿松---在这个位面,因为长江成了前线,所以宿松和浦口一样成了兵站,自然也成了北清地图上铁路网的一个节点。

    光绪又让人准备了搜刮了一次天津机器局和唐山制造局的存活,一口气拿出了上万的枪械准备给保险团换装,慈禧这时和也光绪暂时缓和下来了。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异常-------长江防线的边军装备好些是很正常的。

    吉林,长春厅西北部,东北苏区。

    赫萧耀三人组的长春公社在凯申同志如“卖肾援华”一般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控制了小半个长春厅的乡村了,治下人口也达到四万多人,下面设了16个人民委员会。在“江湖”上也令人闻风丧胆------人人都知道他有同知大人的支持,官府背景。道上也不是没人敢惹他,只是敢惹他的几帮绺子都被赫舍利手下的近千条快枪“啪啪啪”的打散了,几个头目的狗头也被挑在公社集市的那块场子中央。

    于是乎,剩下的小帮子土匪都是躲得远远地------这“公社”特别喜欢破土围子,不管是平地上的还是山包上的都破,你修的再好也是被炸开的份,然后手下被那近千条快枪”噼里啪啦“的吓破了胆,打散了,头目枪毙,喽啰拉去做叫那什么”老改“的苦役。柿子要捡软的捏,何必和那”公社“硬碰硬呢?

    按照中央的指示,赫舍利目前在学习朱八八的老路:“高筑墙,广积粮,缓扯旗”:和中央苏区一样按照25%的农业税来囤积粮食,出现太多陈粮就修建工程:冬日里从波罗泡挖引水渠,夏收以后又给大箭庄修了个土棱堡。还通过孙德勇的关系弄了点沥青,水泥之类的材料,修了条从最西边的郭家垄,穿过赫舍利所在的大箭庄,到达最东头的鲁镇的公路(虽然从后世看来惨不忍睹)加强了对各村的控制。

    至于工业建设。只有三位穿越者,且没有工科生的长春党支部,你这也太难为他们了把。他们还等着陈书记的空头支票呢!

    北清的官僚机构腐化虽然比不上后世的果党,但是也好不了太多。直到3月12日,保险团的三个团和团部才被火车拉到了宿松,他们没有住进换防部队留下的营房,而是被要求自己挖地下掩体,睡在里面。这让战士们或多或少的有了点怨气。

    ………………

    陈克的双腿几乎一瘸一拐的下了火车,长时间的坐在车上一动不动让他都麻了一条腿。边上的警卫员连忙扶住了陈克,使他不至于一头栽倒在月台上。

    下了站台向四周望去,煤油灯,大型探照灯和夹杂的电灯发出的亮光如同繁星万点。把长江的两岸照耀成两条平行的黄色亮带。这个时代的长江防线可真是这个时代戒备最森严,也是最长的防线了。连后世的三八线也自叹不如:从横断山脉到吴淞口,长江天险从17世纪中期开始就将中国残酷的一分为二,到了19世纪又被双方修建了各种炮台,碉堡,安放了数以千计的机枪火力点,挖掘了不知多少道壕沟,拉的铁丝网都能绕地球好几圈了。不过它们的使命是相同的:使中国继续保持着分裂状态。

    陈克触景生情。忽然想起了这个位面的南京的江北沦亡纪念碑-----这可是他捏着鼻子看书时,唯一让他潸然泪下的的东西。“警卫员,拿个望远镜给我。”

    陈克接过了望远镜,立刻举了起来。只是看见对面除了亮光还是亮光,什么也看不太清,并没有那个抱着大明地图的哭泣母亲。他举着望远镜整个人转了一圈,才悻悻然的放下了望远镜。这时他才想起,对面是江西,不是南京啊!那个纪念碑也还有10年才会出现。

    “我这是怎么了……”

    …………

    既然战士们都是住自己修的简单营地,陈克当然也不会搞特殊化,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掩体,盖上毯子了呼呼大睡。

    第二天早上,有点变了调的苏维埃进行曲响彻了整个长江,吵醒了保险团的战士们,当然也吵醒了陈克。他从半人深的掩体里爬了出来,草草的洗漱了一下,陈克立刻在一个旧营房的礼堂里召开了连级以上的军官会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