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苏区的开端

加入书签


    到了3月,安塞县的土地终于被丈量完毕。每个成年人分到了七亩左右的田地。对中农和富农也采取了“填平补齐”的政策。减少了土改的打击面。

    剩下的上千亩田地则被成立了国营农场,由革委会主席陈可逆管理。让地主留下的家属耕种,实行工分制。

    而农业税率统一为25%。虽然比不上后世解放区的15。5%,也比不上北清的10%,但是对于以前的佃户来说,头上再也没有了地主那六成甚至八成的地租压着,生活却很是改观了不少,而对于中农和富裕中农而言,10%的正税只是各种苛捐杂税的添头,地方的各种杂牌,滚单压下来的时候,那些书呆子们才会发现,官府实际征收的比例不是10%,而是50%甚至60%以上。即使他们损失了一些土地,不过随着统一税率的颁布,中农们的利益并没有受到多少损害。

    真正对此感到不满的或许只有富农和中小地主了,不过在保险团破了几十个围子以后,又有谁敢说一个不字呢?

    3月10日,保险团终于收到了“凯申物流”迟来的第一批支援,1000支毛瑟1871使得保险团的火器率达到了80%以上,穿越者中的不少乐观人士认为保险团的战斗力已经可以单挑一个团的俄式绿营了。不过这种冒险主义的思想被陈克很是批驳了一番。

    各村组织的变工队也开始运转了,壮劳力们组织起了变工队,每天统一下田劳作,按照规划安排开垄挖沟、播种土豆和红薯之类的杂粮挽回损失。弱劳力则负责后勤,做饭烧开水、伺候耕牛、整理农具。

    倒不是劳动党要搞人民公社,穿越者都牢牢记得前世大锅饭、浮夸风的教训。以后工业发展起来了,大部分的劳动力会转到工业上。只要有先进的农业技术、育种技术、农具和化肥的的支持,大量劳动力劳力就能从土地上被解放出来,后世流传的美帝一个农民养活三十个工人的故事,说明了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

    目前劳动党需要大量的工业人口,当年轻人一起上工、休息、下工,时间观念就养成了;当年轻人扛着农具,按队列走在乡间道路上时,集体意识和服从意识就被潜移默化的培养起来了。

    雁寒花了一个月时间,走遍了安塞的每一个角落,积累了大量的病例。回城后,雁寒和客串军医的吴柏凭着后世的一点记忆和现在的病例编写了一本很简略的赤脚医生手册。送到国防科工委的油印机印了100本。

    不过此时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本手册前后改了二十余版,被翻译成近10种语言。直到21世纪初,还有不少莫卧儿联邦和非洲大陆上的赤脚医生带着一本破旧的82版或是94版的手册走村串巷。这本小小的手册不但为中国,也为东南亚和南亚、非洲、南美洲的广大落后国家里培养了大量的基层医疗力量。

    据统计,世界上有一半多的医学院有雁寒,吴柏的雕像、画像,在这些作品里,背着挎包成为了燕寒的经典造型。

    于龙云的女朋友刘文静主管了教育口。起初于龙云还有点怕被挖墙脚的小心眼,只肯让刘文静在给保险团当文化教员。不过,随着穿越众们的责任越来越重、事务越来越多时,每一个宝贵的穿越众都必须挑起更大的工作。刘文静组建了安塞第一师范学校,逼着穿越众们利用空闲时间一起编写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等教材,并要求穿越众必须每月完成师范学校的教学任务。好在穿越众都知道日本、德国崛起的故事,对教育也算相当的投入。

    除了师范学校,刘文静还开办了军人讲习所、农民讲习所,为军人、农民中的积极分子、骨干、预备党员巡回上课,再由骨干们充当基层的文化教员,为普通的群众和战士上课。

    其他的穿越者也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各自带了一批的学徒工、助理奋战在各自岗位上,劳动党在安塞开始有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工业人口。

    卢孟县令背下了莫尔斯代码,学会了发电报,负责对北京和长春的联络工作,每天润稿、编稿、译稿、收发稿,充分体会了后市大神写手日更万字的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