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汴京

加入书签


    大宋汴京城,夜幕之下,三重城门早早关闭,将未能入城躲避兵灾的难民拒之门外。难民们别无去处,就想在城墙下蹭着过一夜,等待天明再行入城。

    不过城墙上的官兵却不敢放任这些百姓在城下,谁知道这其中有无金人奸细,当即将他们喝离城墙,为此差点动了刀兵。

    难民们无奈,只好远离城墙,在护城河附近搭起了棚子,生活造饭,活脱脱后世的临时棚户区。

    自三日前大名府断绝消息以来,越来越多的流民四处蜂拥而至,到皇帝所在的汴京城寻求庇护,原本就号称百万人口的汴京城变得愈加拥挤起来。

    仓促上任的亲征行营使李纲,要求开封府采取宵禁,并下令征集青壮,做最坏的打算,预防金兵攻打汴京城,不料这一合理要求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对。如张浚、秦桧之流更是阴阳怪气的责怪他风声鹤唳,唯恐汴京不乱。

    无奈之下,李纲只好自己招募青壮简单训练以配合守城,任由这些士大夫夜夜笙歌,醉生忘死。

    虽然汴京城如一锅即将沸腾的水,暗流涌动,但不妨碍欢乐场“珠帘秀额,灯烛光耀”,人来人往,生意更是极为兴隆。

    内城名秀阁酒楼,不是汴京城最为豪华尊贵的酒楼,但却是汴京城最为有名和最受士子追捧的酒楼。

    只要是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都可以在一楼大厅里以最优惠的价格叫上一壶酒,两个佐酒的菜,约上三两好友,宿醉到天明。如果想要上二楼雅间、三楼包房,那就至少要举人或是更高身份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如果能够当场赋诗或是填词一首,入得大家之眼,也会受到善待甚至追捧。

    此时名秀阁一楼早已的熙熙攘攘坐满了人,以至于新进来的客人简直没有下脚的地方。店方无奈,只好临时在后面的院子里搭上棚子,供忧国忧民的热情士子发泄下情绪。

    “要我说,大宋当初就不该和金人结盟,要是援辽御金,现在也不至于燕云十六州没拿住,连河北路都丢了,听说女真人都在来东京的路上了。”一个士子摇头晃脑,事后诸葛亮一般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大宋官家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只要不反赵家,士子们随意发表一些出格的观点也不会被追究,如果说得条条是道,没准还被追捧为名士。

    “你在纯粹是马后炮,相公们不比你思虑得清楚?再说了,女真骑兵都要兵临城下了,谈这些有什么用,还不如议一议怎么抵御金人。”坐在他身侧的一个读书人当即反驳着他。

    “唉,此等事,肉食者谋之!我等不过一介秀才功名,还是闭门苦读,待东华门外唱名,再来指点江山。”一个身材消瘦的读书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踉跄着离开了酒楼。

    “哼,百无一用是书生,值此国难当头,只会闭门造车,哪怕皓首穷经,这世间也不过多了一介腐儒罢了。”一个青衣书生对此嗤之以鼻,不料他这话却是惹了众怒。

    “这位兄弟不可妄言,我等苦读诗书,满腹经纶,自是要上报朝廷,下安黎庶……只恨奸臣当道,蒙蔽官家,贪官污吏横行,河北路将士除了欺上瞒下,干啥啥不行,打仗更是一败涂地,大名府丢了都不奇怪。”一位三十来岁的中年士子原本是劝诫他人,结果说着说着自己愤青了起来。

    中年士子的话引起了士子们的共鸣,一时间群英激愤,对着大名府尹王革是一阵唾骂,连带着把平章政事,内阁的相公们也骂了个遍。

    二楼右手一号雅间,几个衣着锦绣的公子也在聚会,谈论的话题自然也离不开宋金的战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