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辟新航半夜逢奇遇 凭异技危崖斩恶人

加入书签


    却说卫恒岷江一行,凭藉神功德望,一举收附海洪奎三十六码头生,因材施教,倾力教化。陈六不负师父嘱托,在青衣会馆里辛勤付出,贡献较巨。

    依着卫家庄的做法,码头会馆的青衣大汉,从此直上正规,不仅脱离了山匪的会盟,还明例定了每日的练功时辰,一彪野汉便成了训练有素的虎贲。

    海洪奎原本在江湖上已有名声,此际成为卫恒的弟子,声誉日隆。在卫家庄的光环之下,不管他多大来头的好汉,任你如何英雄,也无人敢来抢他码头。从此人们提及这些岷江码头,不叫三十六路码头,便将“青衣会馆”的名头叫响了。那些生意上的同道,知晓其中关系,俱都放心将生意交与他做。

    如此一来,那青衣会馆不仅有了卫家庄作依托,人人功夫日益精进,生意场上也是日益发达,那些青衣汉个个神气抖擞,龙精虎猛。

    一日海洪奎向卫恒问安,看见师父伏在案上,仔细画出一条条细线,他不便打扰,问候之后便要退出。

    卫恒道:“洪奎,你且过来。”

    海洪奎听得师父叫他,赶紧凑过来。

    卫恒指着一条线对他说道:“你是做水陆生意的,且来看看,你这岷江与我那边大渡河,这两处是否可以通航?”

    海洪奎不知师父是何用意:“师父,此前有人试过,只是有一些河段,因滩宽水浅,或是其他缘故,须要人去拉纤才可通过。如若能够通航倒是大大有利。这水路相比旱路,差距还是不小。”

    卫恒抬起头,颇有兴致地听他分析:“水路到底浮在水面,能够通往的地界,水体较深,又在两山之间,寻常人也到不得那里,强人出没的机会要少得多,陆路以往俱要护镖,常有山匪劫货伤人。再者,一只大船载货比人扛马驮不知强过多少倍,因此,一般生意人还是喜欢走水路。”

    卫恒道:“既如此,你且陪我沿这水路走一趟如何?”

    见师父有通航之意,海洪奎慨然道:“既是师父发话,弟子必当遵从。”

    不一会,海洪奎叫来几位水路的好手,聚在卫恒屋中,听候他来调遣。

    卫恒道:“叫你等前来,是要随我去探测水道,我却是外行,水路的事情须要听从你等,切不可因为师在一起,你便缩手缩脚,不敢说出自己所想。使我这外行管了内行,定然要出许多错事。”

    说罢,他便微笑着向各位弟子一望,期待他们多提建议。

    弟子们受了鼓励,便争着将那水路行事的事体,一一向师父说起。

    随后,大伙商议得如下事项:

    一是木船板厚体大,不宜探测水路,须得新建竹筏两只。二是路线不明,未知情形太多,须备齐一路的用品。三是沿路不仅得看水道水情,还须查勘民情、匪情、行情。四是此次探路,须得一等一的好手,技术需要全面,体力也要极强。五是众人央求师父尽量少下竹筏,便于照顾。

    卫恒笑笑道:“如此看顾为师,心意领了。你等是行家里手,我帮不了忙,但也不可事事拖你等后腿。这一路少不得餐风露宿,备极艰辛,但只须将事情办妥,便是一件大大的功德。”

    当下计议已定,各自分头准备,竹筏竹篙一类水路用具,兵器一类护身器械,柴米油盐一类生活所需,还有常规的药品等物,一一备得齐了,比寻常熟悉水路的,还多出不少。

    好在人多,码头物资丰盈,不消得几日,一切备办周全。卫恒、海洪奎之外,还有常大钧、吴天心、周必隆、易咸丰四人。还有要去的,俱被海洪奎阻止了。陈六就留在青衣会馆,除教授武功之处,还由其余师弟助他掌管码头。

    师徒六人分乘两只竹筏,择日出发。一众弟子俱到码头相送。

    六人先自岷江漂流而下,至乐山转向西行,熟悉的水路倒是行得顺当。只是到大渡河,此后溯流而上,不仅速度慢得太多,到那滩急流凶之处,还得从山道上拽绳拉纤。

    好在事先准备周到,竹筏却是轻的,逆流难度便减轻许多。

    一日行到一处大湾中,此处向右拐过山脚,一大片水体,表面碧波荡漾,内里却是旋涡密布,暗流汹涌,筏行到了这里,竹篙下到水里难以到底,水深也是估摸不透,水里没有着力点,竹筏便只能在水中打旋,前行极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