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辩论之前,我想我不得不先做一点儿解释。”满头银发的陈法官慈祥地说:“法庭接受了这台电脑——为方便起见,就称它为替身先生吧——的诉状,不少人对此难以理解。但是,本法庭认为,替身对于它‘为什么有权以自然人的身份起诉’,给出了相当有力的申辩。因此,我们至少应当给它一次机会,让它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观点。请问被告,你对此有异议吗?”
他神色平和地注视着法庭的人。原告——一台方头方脑的电脑,没有躯体,没有五官和四肢,这会儿它正转动着耳朵(拾音器)和眼睛(摄像机),平静地等着被告的回答。而被告是——54岁的男人程如海,表情阴沉,目光乖戾,仇恨地斜睨着法官,对他的提问不理不睬。而被告的律师苏万童先生,则是西装革履,金丝眼镜,长发潇洒地披在肩上。他是本地最有名的律师,关于这次辩护的成败,他曾笑言:“如果我的辩护失败,人类也该灭亡了。”由此可见他的自信。
旁听席上有被告的母亲金同华女士,只见她满头银发,眉头微蹙,嘴里还喃喃地祷告着,因为她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金女士旁边坐着的是被告妻子谢琴,不肖被告的女儿程若婴,显然两个人都是职业女性,衣着整洁,面容端正,但颇显憔悴。总的看来,三个女人的表情都有点儿奇怪,她们的视线经常停留在被告身上,可是目光却很复杂:担心、怜悯,和……下意识的疏远。
没错,疏远。他们之间的疏远是很明显的。
程如海曾是有名的计算机科学家,而他父亲、已故的程天杰先生则更有名,是“人类誓约”的起草人之一,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身份,这桩案子引起全球媒体的注意。苏律师知道今天的战斗不会轻松,他也早就制订了辩护策略,那就是以退为进,后发制人,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说:“我的当事人没有异议。请这位——所谓的替身先生发言吧!”
这位替身先生自己兼任原告方律师,这时它的屏幕闪亮着,有一只红色的小指示灯闪烁几下,开始发言:“首先要感谢三位法官陈先生、何先生和杜女士,也感谢被告的大度。”他的声音圆润悦耳,带着男性的磁力。旁听席上的三个女人同时侧过目光,惊异地看着它。她们是第一次听这台电脑开口说话,这完全是被告程如海的声音,更准确地说,是程如海未受伤前的声音!当然,有了现代声学技术和电脑技术,复现一个人的声音太容易了。但不管怎样,听到久违的亲人的声音,三个女人的心头别有一番滋味。
替身先生继续说:“依现行法律的观点来看,我只是一台机器,不是自然人。可我想问一个问题,什么是人?以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人只是一个特定的信息集合,如此而已。假如我们面前突然出现一个身着明代皇帝服装的人,他自称是崇祯皇帝,他并未在北京煤山上吊,而是通过时空虫洞到了今天。那时该怎样鉴别他?人们肯定会问他生活中的各种细节:贴身太监的姓名、嫔妃的容貌、皇宫的食谱、早朝时大臣的礼节,他杀死袁崇焕时的考虑……假如他所说的内容,与历史文献中可以找到的资料,能够全部印证,恐怕我们不得不考虑他说话的真实性了。但假如他的话矛盾百出,甚至在他的叙述中出现了那个朝代绝不会出现的现代词汇,则他毫无疑问是冒牌货。所以,认定一个人的身份,归根结底还是验证他脑中保存的信息。法官先生,你们同意我的话吗?”
陈法官点点头说:“继续陈述。”
“现代科学还认为,信息的本质在于某种缔合模式,而不是信息的载体。比如说,在这儿透过窗户,你们能看到‘汇源果汁’的霓虹灯,这是一家著名企业的名字。这个信息是由无数电子作用于液晶晶格而形成的,人们只会注意其中包含的词汇含义,或者说是注意这些明暗晶格的缔合模式,绝不会去问:这些信息是由哪几个电子所激发,所以说,这种缔合模式是超越物质层面的。同样,人的身体一直进行着新陈代谢,一些细胞死去了,另一些新生细胞替而代之。即使是不会分裂增生的脑细胞,它内部的原子也在不停地吐故纳新。一言以蔽之,从物质组成上说,每个人每个时刻都不是精确意义上的‘旧我’。但在相对流动的物质载体中,唯有其缔合模式是不变的,只有这样,世界上才有相对稳定的、有特定思想特定记忆的特定的人类个体,这就是我向法庭提出的论点:判断一个人的身份时,最关键的因素是他所容纳的信息,而不是他的实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