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白低估了纪怀山的舆情应对能力。
面对乡政府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他叹了口气:“我一直想把斗争控制在乡镇层面上,小打小闹一番,让他们知难而退。没想到竟然碰上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是逼着我犯规啊。”
他给二弟张太清发了消息:“敲山震虎!”
这位做事极有分寸的二太爷很快就将一份文件发送到了多位高校教授、学者手中。
文件里收集了隔壁市大车店镇在去年、前年推进“合村并居”工作中存在粗暴征收、违规违纪的详实证据。
由于大车店镇给出的地上附属物的补偿标准极低,正房每平方米补偿1200多元,偏房每平方米补偿660元。
村民们到手的补偿款仅有十几万元,想要全家都住进楼房,甚至还得倒贴钱购买住房面积。
又因为担心失去土地难以维持生计,很多村民是不愿意搬迁的。
乡镇干部为督促村民签字搬家,完成拆旧建新的所谓“民生”任务,像西御道乡一样实施了强制征收。
乡镇干部雇了闲杂人等对拒绝签字的村民采用了噪声骚扰,干扰生意,又指使有关部门断水断电,逼迫在职亲朋回家“游说”等行为。
最后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被迫上楼”,合法利益遭到严重侵害。
再往周边地区调查,还会发现有的回迁项目操之过急,因财政捉襟见肘,出现先拆后建,久拖不建的情况,个别农民不得不在农田里搭棚子居住。
文件里证据详实,每一个例子都配有照片,每一个利益受损的农民姓名后面都有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
文件只字未提大槐荫村,甚至连西御道乡和所在的县市也没提,举的例子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城镇乡村,但是这些犀利的证据将舆论矛头直指省政府,指出各地通过行政压力推动合村并居,造成基层干群关系紧张的严重问题。
张太清有的放矢,拿到这份举报文件的都是在国民经济调查、乡村治理研究等方面颇具权威的学术专家,他们的影响力可比普通网友的评论声讨大多了。
6月初,多位专家撰写了《内参》,同时将问题反映到高层。
有人将文章发布到了网络上,开始给省政府施压。
与此同时,一个以“中国城镇化的未来之路:集聚与平衡”为主题的城市论坛召开,主办方召集了许多专家教授一起讨论当前城镇化的问题,其中鲁西地区的“合村并居”成为讨论的主要案例。
有参加论坛的学者提出,这种情况必须尽快制止并介入调查,对在这个过程中违法渎职者要依法惩处,触犯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上级政府官员把“合村并居”作为任务来推行,也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舆论大潮汹涌澎湃,已经不是控评删文能够压制,省政府必须做出回应了。
6月17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承诺农村社区建设要坚持尊重群众意愿,注重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合村并居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不能增加农民负担。”
省内各大媒体都将其作为头条新闻广泛发布。
秦锋看到消息,又联想到大槐荫村现在处境,马上跑来找张太白:“是您的手笔?”
张太白神色古怪:“不是。”
“我不信。”
“随便。”
“你觉得这样会保住村子?”
“难道不行?”
秦锋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找理由:“我看不行,大槐荫村推荐合村并居,补偿是按照最高标准定的,出发点还是为了你们的生命健康,与大车店的管理有本质区别。”
老太爷不置可否,细品香茗泰然自若。
一周之后,由于严肃的政经新闻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新闻调查,称鲁西地区仍有违规推进“合村并居”行为,这次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迅速做出回应。
其中省长实地调研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强调合村并居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搬不搬、建不建,群众说了算,不能强迫命令,不能增加群众负担。要坚持依法依规推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把好事办好。
第二天,省委书记讲话,要求“对正在实施但群众意见较大的、正在研究准备实施的、以及已经研究尚未实施的,先一律暂停,进行重新甄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