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武则天的戏精儿子们上场啦!-第3/4页

加入书签
        李显噘着嘴道:“谁爱监国谁监去,原本太子就是个摆设,哪里有当王的时候自在。如今什么都来问本王,本王怎知如何是好。这太子的位子是有催命符的!麟德元年,废太子忠就被赐死在黔州,死后暴尸荒野,无人下葬。就算他不是母后亲生,到底是父皇亲生的啊,怎就落得如此下场。再说皇兄弘,倒是兢兢业业,哪个都说他像父皇,仁爱有礼,熟读《礼记》、《春秋》。他八岁开始监国,朝野上下无人不称赞,可去了趟东都,竟然暴毙在了合璧宫的绮云殿。怎么吃了母后赐的一碗羹汤就死了呢。对外说是沉瘵婴身,旧疾增甚,谁不知道是碍了母后的眼。”

        韦氏听着这话越来越危险,劝说道:“太子,小声点。这里虽是长安,可你我却不知东宫哪一个是天后的眼线,祸从口出啊。”

        李显听了韦氏的话,更是不依不饶,竟气的跳起来,失控的咆哮:“哪一句说错了?好,就算皇兄弘的身子自幼羸弱,那皇兄贤呢?他身体康健,自从做了监国太子之后,作为卓著,可母后从东都给他送来什么?《孝子经》、《少阳正范》!那是警告他做个好儿子,别什么事都自己做主,人人都要记着这大唐的最高指令要从母后那里发出。皇兄贤啊,真是没愧对他的好名字,埋头苦干,有事就往前冲,结果呢?天下之主没做成,倒成了阶下囚,糊里糊涂的被冠以谋反罪,流放到鸟不拉屎的巴州,死在了那边瘴之地。”说罢,李显瘫坐在地上。

        李贤被废后,李显成为了新太子。他一无才干,二无雄心。虽为嫡子,可从未想过太子之位会轮到自己头上,所以自幼只顾吃喝玩乐,哪把治国当做正事学过。这太子的重任突然降到自己头上,对别人兴许是喜从天降,可对胆小如鼠,胸无天下的李显来讲,简直是大祸临头!被天皇天后留在了长安监国,他可是没有一天能睡好。即便是无事之秋,也寝食难安,别说这又来了什么饥荒灾民,真真是催他的命呢。

        好在他身边有个强悍如母后的韦氏陪伴。韦氏见李显又开始惊惧,虽心中不屑,但也不得不按捺住情绪,像哄孩子一样安抚太子:“好了,好了,这些老黄历都忘了吧。民间歌谣有个《摘瓜歌》,太子可听过?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子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如今天皇天后只有太子与豫王两位嫡子了,怎会再忍摘瓜。太子,只记住,不要重蹈覆辙,万事请示天后做主。天后怎么下旨,你怎么执行。出了差池也摘不到你的头。”

        “嗯嗯,就听爱妃的,听爱妃的。”李显紧紧的用头摩挲着韦氏的胸口。

        “对了,爱妃方才说,天皇天后只有两位嫡子,对!另一个是豫王啊,哎哟哟,还多一个嫡子呢,那还能再摘掉我这颗瓜啊,呜呜呜~~”李显又开始焦虑了。

        长安城墙上,站着一位忧心忡忡的皇孙。他就是豫王之子,还未走上朝堂,却心系大唐天下的临淄王李隆基。李隆基望着城外看不到头的灾民。他们衣衫褴褛,贫病交加,一个个面如菜色。老弱妇孺们相互搀扶,显然已经饿了不少时日。看样子,若再不放粮,定会有更多人饿死了。

        李隆基命毛仲赶回王府,把府中和别院的粮食都取来,再带庖厨中的众人架锅施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