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与社会学同游-第3/11页

加入书签
        但它确实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并作为学科的代表性著作被奉上名为经典的殿堂。

        它能振奋你萎靡的精神、唤起你隐秘的直觉、熨帖你无谓的焦虑——更重要的是,它确实很好看!

        我至今都还清晰地记得,本学期第五周周二的下午,我是怎样随意地打开群里的pdf文档,怎样漫不经心地跳过译序、扫视开头,怎样逐渐忘记时间、难以自拔,又是怎样一气呵成地读到最后一个字、合上平板、掏出手机点击豆瓣、行云流水地标记上五星读完的。

        介于我是个从毛选五卷和资本论入门社会学(至今没看完),上来就直奔韦伯涂尔干波伏娃鲍德里亚——结果被这些作品之不讲人话打击到怀疑人生的真实学渣,彼得伯格明白晓畅的写作风格简直让我感受到了万分的舒适和慰藉,甚至久违地体会到了“啊,文科作品真是通俗易懂又有趣”的心态。

        更有趣的是,他将各种原本零散的理论进行了极为精心的选择、排序和呈现,从而讲述了一个起承转合、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故事。

        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一本学科入门教科书,倒不如把它作为“关于我们为什么是不自由的”——以及人究竟如何获得自由的启蒙读本。

        二、作者观点:社会学、社会与我

        《与社会学同游》这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

        它的前三个章节讨论的是社会学本身。在其中,作者较为清晰地定义了什么是社会学,并简要地探讨了它的研究对象、应用范畴和实际作用。

        中间三个章节是对当时社会学主要理论的介绍。在其中,作者以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作为划分方式,层层推进,用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框架介绍了诸多与社会学息息相关的理论。

        这些理论虽然出自专业学者,但并不枯燥无趣,反而因为屡屡突破常识而显得独特有趣。

        最后两章,作者详尽地阐述了社会学教育的意义。彼得伯格认为,我们应当普及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学教育,因为它能够给予个人一种必要的自我修养。

        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种修养可以让他们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倏忽变化的社会中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对于想要成为专业社会学家的个人来说,这种修养可以让他们初步具备必要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

        在上述章节划分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再进行进一步的抽象,可以得到以下三个最主要、也是我最关心的论点。它们分别是:

        1、社会是一种人为的建构。

        2、社会束缚着我们的自由。

        3、我们可以“游离”这个不自由的社会。

        (一)、社会学问题:建构的视角

        作者提出,社会学是一种建构主义(constructivi□□)学说,对这种学说而言,最重要的四个追求是揭露真相、不恭态度、价值中立和世界眼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