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为这是一章很早以前就已经写好,却迟迟没有被放出来的存稿啦。
你问我为什么这篇文章格式奇奇怪怪,遣词造句简直让人想要高呼“谜语人滚出哥谭”?
那是因为这篇文章写到一半,被我改成上学期某节课的期末大作业交上去了……
所以——是的,你居然可以在晋江看到当代女大学生的课程论文作业!这是何等敷衍又不负责任的更新姿势呀!我简直幻听到了老师的咆哮和读者的声讨。
不过我是不会为此感到愧疚的,鸽子精无所畏……好吧,其实是因为我想尝试一些比较新鲜的东西啦,请屏幕前的读者姥爷们放下手里的键盘,谢谢。
考虑到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一本不太正经的教科书、一本不太严肃的专业书,那么,作为一个不太合格的学生,我也想用我这一篇不太学究的论文来展现我作为该学科预备研究者的读书视角和观点。
虽然是课程论文,但我之前找别的同学帮我点评了一遍,所以,它在理解门槛上应该还是比较友好的?
希望大家能看得开心愉快~
摘要:
作为美国社会学家彼得伯格所著书籍《与社会学同游》的读后感,本文首先抒发了笔者读完书籍后极不负责的主观感性体验,其次逐一梳理了彼得伯格对学科、社会、个人三个不同层次的阐释:
在学科层面上,社会学是一门构建主义视角的科学;
在社会层面上,社会的控制带来了个人普遍的不自由;
在个人层面上,个人可以通过“游离”的策略通向自由。
再次,笔者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出发,以个人、社会和学科的顺序反向批判了彼得伯格的观点:
在个人层面上,我们反而因为使用游离的策略遭到了意识形态更深一步的俘获;
在社会层面上,我们越是怀抱一种玩世不恭的姿态,越是加强了集体的不自由;
在学科层面上,建构主义视角的社会学能为我们提供崭新的视角,却缺乏指导实践的能力,也不愿意担负起指导实践的责任。
最后,笔者得出结论:游离无法带来真正的自由,社会学应当担负起实践的责任。
正文:
一、阅读体验:五星好评
诚如译者开篇小序所言,《与社会学同游》既是一本老书,也是一本小书。
说它是一本老书,因为它的出版时间早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中涉及的观点与理论基本都是些令人闻之亲切的老朋友。
说它是一本小书,因为若是裁去文献述要和译者评记,它的实质内容将少于两百页,还不及我的一根食指厚。
但它确实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并作为学科的代表性著作被奉上名为经典的殿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你问我为什么这篇文章格式奇奇怪怪,遣词造句简直让人想要高呼“谜语人滚出哥谭”?
那是因为这篇文章写到一半,被我改成上学期某节课的期末大作业交上去了……
所以——是的,你居然可以在晋江看到当代女大学生的课程论文作业!这是何等敷衍又不负责任的更新姿势呀!我简直幻听到了老师的咆哮和读者的声讨。
不过我是不会为此感到愧疚的,鸽子精无所畏……好吧,其实是因为我想尝试一些比较新鲜的东西啦,请屏幕前的读者姥爷们放下手里的键盘,谢谢。
考虑到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一本不太正经的教科书、一本不太严肃的专业书,那么,作为一个不太合格的学生,我也想用我这一篇不太学究的论文来展现我作为该学科预备研究者的读书视角和观点。
虽然是课程论文,但我之前找别的同学帮我点评了一遍,所以,它在理解门槛上应该还是比较友好的?
希望大家能看得开心愉快~
摘要:
作为美国社会学家彼得伯格所著书籍《与社会学同游》的读后感,本文首先抒发了笔者读完书籍后极不负责的主观感性体验,其次逐一梳理了彼得伯格对学科、社会、个人三个不同层次的阐释:
在学科层面上,社会学是一门构建主义视角的科学;
在社会层面上,社会的控制带来了个人普遍的不自由;
在个人层面上,个人可以通过“游离”的策略通向自由。
再次,笔者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出发,以个人、社会和学科的顺序反向批判了彼得伯格的观点:
在个人层面上,我们反而因为使用游离的策略遭到了意识形态更深一步的俘获;
在社会层面上,我们越是怀抱一种玩世不恭的姿态,越是加强了集体的不自由;
在学科层面上,建构主义视角的社会学能为我们提供崭新的视角,却缺乏指导实践的能力,也不愿意担负起指导实践的责任。
最后,笔者得出结论:游离无法带来真正的自由,社会学应当担负起实践的责任。
正文:
一、阅读体验:五星好评
诚如译者开篇小序所言,《与社会学同游》既是一本老书,也是一本小书。
说它是一本老书,因为它的出版时间早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中涉及的观点与理论基本都是些令人闻之亲切的老朋友。
说它是一本小书,因为若是裁去文献述要和译者评记,它的实质内容将少于两百页,还不及我的一根食指厚。
但它确实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并作为学科的代表性著作被奉上名为经典的殿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