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加入书签


我第二次认识李莹莹是通过希林之口。

倘若希林和辉哥号称乐府双璧,那希林和李莹莹便可以称之为梁山伯与祝英台。俩人学习都好,一个是男生里成绩最好的,一个是女生里成绩最好的。一个是一班成绩最好的,一个是二班成绩最好的。或许在二班同学的视角里,各科老师描绘希林,与我听到描绘李莹莹的词汇一样多。

中考之后,辉哥在懊恼中度过了那个漫长的暑假,我因为超常发挥拥有了短暂的打游戏特权。听了几天家族的赞美之词后便踏上了教师子女的必经之路——提前补课。

明着提前熟悉下各科老师,实则让各科老师熟悉下除了教师子女之外各个势力的千金少爷,也为百无聊赖的老师们找点儿谁是骡子谁是马的话题。

我曾天真的以为这种风气会随着教师年龄的增大而消散,直到我大四那年还依靠着家中的补给度日时,我有几个女同学已经正式成为家父的同事了。那时我发誓,无论这个世界的变化融入到多少不变的稳定之中,我都将遵循律己则安的处事原则,后来我变成了一个焦虑的胖子。

希林的悠长假期把飞车跑到了200多级,看着qq图标又点亮了一个最高星级后,心满意足地跑到松原读书去了。

老杨说:“在座的,赶得上刘野聪明的,不能说没有,没几个!说白了就是没有!”

老杨又说:“在座的,一辈子赚得到600万的,不能说没有,没几个!”

他说完这句话后,我、希林、辉哥、小猪乃至那个年龄段认为自己自命不凡的人,都一阵唏嘘。不知那会儿是受了韩少爷在19岁就很随意的拿到了50万稿费的影响,还是被小四笔下那纸醉金迷又充满爱恨情仇的夜上海所吸引,又或者被江南大大告诉我们会有红发美女开着法拉第拯救自己的人生所迷惑……总而言之,我们觉得600万实在太少了,少到可以分分钟赚到。

相比于刘野那段话不同,刘野应该的确挺聪明的,可惜至今没见过,那会儿我脑补他又聪明又帅,现在回想起来,不过是因为自己除了被人夸过聪明外再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夸奖,而那个年纪的女孩儿也都喜欢帅的,也可以说都不喜欢我,所以才萌生了刘野又聪明又帅的想法,不过是幻想中的自己罢了。

所以那个时候,大家一致觉得聪明比600万更重要。并不是单纯的因为年少无知,以为靠着聪明可以赚到600万。而是只是单纯的,觉得聪明是一件很帅很酷的事情。

老杨说:“我教的上一个中考状元叫王松,论努力,他比不过蒋宏伟,论智商,他拼不过刘野。所以,他最终离我们学校的高考状元差了70分,只考了兰大。”

所以那时候,我们就有了兰大是一个很差的学校的概念,哪怕它是985,在我们眼里也只是一个末流扶贫985而已。而这份讽刺仿佛只有我才能刻骨铭心的记得,虽然我们真的是最差的一届,却只有我在兰州,还不是兰大。

王松学长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从一个清秀的少年变得大腹便便,后来我们有幸得知王松学长签工作签到了松原,年薪10万。我们那会儿依然很年轻,讽刺道:“王松可以赚到600万了。”

那时的我们绝不会想还乡,而年薪10万也远远谈不上衣锦。

老杨说:“中考状元,无非就两种,聪明的和不聪明的。王松在我的教学生涯谈不上聪明,但比起在座的各位已经足够聪明,

更别提刘野了。”

“因为聪明,又是状元,所以会有优越感,所以会不学习,又因为底子好,智商高,这样就不会被落下太多,会产生一种差不多的错觉,从而不会奋起直追。”

“而不聪明的中考状元就更好分析了,因为初中太努力,导致高中后劲不足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中考状元,一定不会是高考状元。”

虽然老杨的分析和之后马云对于招人的见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我们是最差的一届,虽然我们那届的中考状元和高考状元都看起来笨笨的,却不影响她们是同一个人。

高中生活还没过几天的一个晨读,辉哥贱兮兮地对我说:“希林回来了,我们又可以三贱合璧了!”

每每我回忆起此行此景,我都会重新审视当时的心境——刘希林回不回来很重要么?原来辉哥只是把我当成短暂的替代品,原来我们的关系只是比其他不认识的同学多认识了初中3年而已,哪有什么三贱合璧,一直是他们的乐府双璧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