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蘑菇

加入书签




雨后的山林被一层白雾掩盖,叶片上的小水珠向下滚落,集合成雨滴掉落进土壤里。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在衣服上,原本干燥的衣服也带上点潮湿的感觉。

        秋晚不太喜欢这样的天气,她更加喜欢干燥温暖的晴天。但是这样的天气下,能够催生出许许多多种类不一的菌子。

        树干上、草丛间甚至是土壤底下,五颜六色的菌子布满了整个森林。

        即使是从小到大的南省人,对于菌子的辨别也不敢说全部都能认出来。秋晚循着记忆,采拾着可以食用的菌子。她的背上背着一个小竹筐,每摘到一个菌子就顺手丢到背后的竹筐里。

        牦牛的背上也带着两个竹筐,这两个竹筐比秋晚背上的要大一圈,牦牛的缰绳绑在旁边的树上,秋晚在捡拾菌子的时候,牦牛暖暖在一边啃食着青草。没错,牦牛是有名字的,它叫暖暖,至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大概是因为大部分时候人们都需要温暖,所以才取名暖暖。

        带着暖暖在外面吃饱,回去就不用再喂饲料了。

        秋晚背上的小背篓很快就要装满了,她颠了颠背篓的重量,将竹篓从背上卸下来,里面的菌子一股脑都倒进了暖暖背上的竹筐里。

        秋晚的腰带上挂着一个圆圆的小竹篓子,编制小竹篓子的竹篾纤细柔软,每一根竹篾都被打磨得非常光滑。竹篓子里面垫着几片青翠宽大的树叶,一些新鲜的浆果正躺在树叶上。篓子的上方还用细麻绳绑着一个同样精细编织的盖子,盖子的一边横向固定着一节小竹条,将小竹条插进竹篓预留的小洞里,不论怎么晃,竹篓里面的东西都不会掉出来。

        草叶上的水珠沾在秋晚的靴子上,又顺着皮质的靴子滚落下来。秋晚不太在意这些水珠是否会打湿自己的裤子和靴子,她的眼睛和心思都花在了找菌子上面。

        菌子可以晒干来保存,晒干后的菌子可以保存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泡发后可以拿来炖汤,直接磨成粉可以当**精用来提鲜,无论是素菜还是荤菜都适宜。

        这样的美味无论是新鲜还是晒干都有它独特的味道。

        刚刚采摘回来的菌子切成丁子,剁好的兔子肉和菌子混在一起,里面放些盐。玉米粉揉成软软的面团,分成一个个的剂子,剂子擀成面皮,将蘑菇肉馅包进去,压成圆圆的饼。

        烤炉里面燃烧的木柴已经使整个炉子的达到了很高的温度,用火钳把燃烧中的木柴夹出来,放在炉子下面的台子底下。装着饼的盘子推进炉子里,炉口处用木板挡住。

        经过炙烤的面皮变得蓬松酥脆,内里蘑菇和肉混合而成的汁水渗进面皮里,一个就能当秋晚的一顿饭。

        剩余的饼放在地窖里,接下来两三天都不用再做主食了。

        秋晚在采蘑菇时找到了一些山葱,山葱和小葱的长相完全不一样,它的茎细叶子却很大,不认识的人会把山葱当做野草给忽略,但这却是能像葱一样使用的调味品。

        蘑菇去掉柄,用油煎蘑菇的伞盖,煎出汁水后煎成一块块。倒入水,加上一些盐,汤开了后撒上切成细丝的山葱,一锅蘑菇靓汤就可以出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