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淮粤之争

加入书签


    其实也不能怪林富焦急。

    广东岭南地区的南海之滨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濒临海的区域皆是盐场,这也就是所谓的大明两广盐区。

    在早些年的时候,那里只是靠海的民众取食的小规模生产,但随着发展,岭南制盐的规模越来越大。

    两宋时期,两广的盐场达到24个。

    到了大明时期,盐场甚至达到了29个。

    两广地区的盐场供应不少地方食盐,两广盐场也成为两广地区重大收益来源。

    只是朝廷为了加强盐业的管理,防止私盐泛滥,平衡各个盐区的利益,规定了各个盐区的销售地界。

    “凡客商兴贩盐货,各照行盐地方发卖,不许变乱!”

    凡是越界贩盐的,都要依法严惩。

    “货卖者,杖一百,知而买食者,杖六十。”

    就是你越界卖货者,要杖刑一百,不仅如今购买者也要打六十板子。

    因为盐销售关系着地方利益,实施刑罚者都是地方官吏,一百板子打下去,基本上小命就没了,相当于直接送命。

    购买者也是一样,所以无论售盐还是买盐,都是个送命风险的事情。

    因为大明江淮地区多人才,在朝廷拥有话语权的人也多,为了自己的利益,江淮地区的盐地销售区被盲目扩大。

    江淮地区的盐场除了在江淮地区销售外,还能在湖广、江西以及河南南部销售,获利颇丰。

    江淮地区可以说是明政.府的亲儿子,而两广地区就跟养子一般不受重视,虽然盛产食盐,但却被规定:广东之盐,例不出境!

    江西本来距离粤盐地方更近一些,却被划分只能售卖江淮盐。

    因为距离较远,成本增加,江西境内的盐价就比较贵。

    如果让广东盐进入江西,不仅能降低老百姓卖盐的成本,江西和广东两地的政.府包括盐商的获利都会更高。

    因为巨大利益的牵扯,逐渐有一些走私盐商冒着生命危险走私私盐到江西。

    广东地方政府看到了利益,干脆入股支持那些私盐武装走私私盐到江西境内,人数最多的时候竟然达到上万人。

    江西地方得了好处,自然是偷偷默许。

    到了天顺年间,广东巡抚叶盛更是为了保护盐商的利益,直接以“入米饷边”的名义,将粤商走私盐到江西合法化。

    广东.方面这样做自然是损害了江淮盐商的利益,刚开始是小摩擦,后来直接开干起来。

    地方是在边界开干,朝中则是官员分派争斗。

    江淮地区还是人才比较多,在朝中力量大,每次基本都以粤地的失败而告终。

    林富本就是南方人,对这些事情自然是十分清楚的。

    前些年王守仁在江西的时候,为了当地百姓和守军,曾上书朝廷准许广东盐进入。

    武宗虽然是支持的,只是在经济方便他并没有多少话语权,朝堂提了下,那些管理的官员只是打哈哈,并不理会,事情最终不了了之。

    林富做了这两广总督,管理方面就有盐政方面。

    面对广东盐场的盐大量积压,从事盐业的百姓日子越来越艰难,林富自然是非常忧心。

    只是他上任的时候,不少人,特别是从王守仁那里得知的情况,这个新皇是做实事的,只要有问题上报,皇帝一定会关注给予解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