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怜香惜玉王尚书-第3/4页

加入书签
    这种调动不仅促进了中.央和地方官员队伍的流动,也避免官员的僵化,对朝廷来说真是活跃了血液。

    再加上如今的官员年轻化了许多,秦邵觉得这上朝也有意思了很多,毕竟任何时代年轻人的想法还是超前的。

    当然,当中也不乏热烈的讨论,有时候讨论激烈的时候甚至会争辩得面红耳赤。

    张璁先前提议有能力的举人可以根据能力破格做官,就引起了很大争执。

    朝堂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他们都是经过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寒窗才取得进士,有了做官的权利,凭什么那些举人考不上进士就能做官?

    当然也有赞成者的,一般都是跟张璁一样经过多年科考才中举的。

    同样的经历,他们更能体会进士考试虽然公平,但是也不乏一些人只会考试,且先前的考试很多注重书本知识,且因为一些官员对某项的喜爱,不少人投其所好才得高分,并非实际能力。

    一个人能考中进士,证明其在读书方面是不差的,做官应该也是可以的。

    张璁就觉得自己考中进士,后来就是估计投那些考官的喜好才成的,即使他考中进士,很多事情也能做好。

    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最后只能秦邵来裁决。

    这种事情秦邵前世也听过不少讨论。

    在他们那个时代,经常讨论重点大学的学生是不是一定比一般普通院校的大学生能力就强。

    这种事情其实就是概率问题。

    不可否认,普通大学的学生中不乏有震能力的,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有只会读书考试,到了社会工作中能力并不是很足。

    但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平,至少从佣人角度来说,有那么多重点大学学生可挑选,没必要耗费那么多精力成本非要从普通大学生中挑选佼佼者。

    很多时候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表现出来的,伯乐也不会永远都看不走眼,所以,没必要为这种事情太过于较真。

    更何况在前世,人口基数大,人才太多,自然也就先从重点院校挑选。

    如今的大明情况也是一样!

    虽然每年的进士录取率并不高,但总体上这个年代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很多时候需要不了那么多职位。

    自然会先从进士中挑选。

    至于真正有实际才能的人,秦邵提出如果有举人甚至秀才能在地方做出突出的业绩,帮助地方发展,也是可以破格录取的,只是这种条件要苛刻一些。

    新皇这样说,其实就是提出折中的意见,双方都觉得还可以接受,也就此定了下来。

    张璁提出的问题,先前已经讨论过,他只不过汇报了如今的情况,大致情况还算不错,众人也没有太大异议。

    只是兵部的彭泽和户部的王琼却掐了起来。

    说到底就是彭泽觉得如今边关很多地方不久就要进入冬季了,不少首领提出朝廷应该为边关将士提供一些制作棉衣的经费。

    如今九边不少地方的土地回到了那些军户的手中,朝廷推广的红薯在那些地方都开始大面积种植,收成还不错,且朝廷还免除了九边军户第一年的赋税,吃的方面,倒是吃了饱饭,如今的干劲倒是十足。

    只是吃的问题解决了,因为多年欠俸,军户过冬的冬衣已经破烂不堪,九边领导就想申请为兵士们制作棉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