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隆统酒馆座落在火神庙街上,它是赊旗店最大的一家造酒作坊。更是“酒仙社”中十大酒馆的首户。掌柜曲修源乃山西祁县人,自乾隆爷时代,他的祖父就在赊旗店开造酒作坊,传到曲修源这一代,他不但禀承了祖辈的诚信经商,而且,在酿酒技术上又不断地提高。当年乾隆下江南,曾在赊旗店品尝过曲家的“玉龙酒”。乾隆爷喝过之后,大为赞赏,随后便成了宫庭中的御用之酒。自此,曲家“玉龙酒”名噪一时。为纪念乾隆皇帝御驾亲临赊旗店,永受皇家隆遇,曲家“玉龙酒”便更名为“永隆统”。
永隆统酒馆算得上是一条龙服务,批零兼营。不但顾及大客户,而且还散卖,零卖。一斤二斤给你打,三五斤也给你灌一壶。一坛两坛的卖,十坛八坛更是求之不得。到酒馆想尝尝酒味,品品酒质,喝上四两,半斤,那就给你打上一提。酒提有一两提,半斤提,一斤提。为的是散卖方便。此时的永隆统酒,已经远销到南洋以及大清帝国的各个地方。尤其是在大清帝国最大的出口口岸广州,不论是官府、洋人、商社以及平民百姓,凡遇重大庆典、各类事情,均喝“隆酒”。由于永隆统酒不上头、不剌喉、入口绵、落口甜,更是倍受人们表睐。
一大早,永隆统酒馆门外就黑压压挤了一大群人,他们都是特意来购买永隆统酒的,有的是从很远的外地来的,有的是附近乡下来的,这其间,有大客户,也有慕名而来,就为尝尝这有名的酒的。
赊旗店人好喝酒是出了名的,在乡下,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新婚的青年人,过新年的时候上岳父家去认亲。为了显示派气,专为新娘子准备了一辆牛车。赶车的车把式是这位青年的叔父。到这位青年的老岳父家时,天色尚早,迎客的就把他们安排到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客屋里休息。他叔侄俩也是闲着没事儿,从厚厚的土墙的壁柜中,摸出一壶酒来。那一壶足有七八斤,叔叔说:“娃儿,你不尝尝?”侄子说:“叔,你先喝吧!”叔叔“咕咚,咕咚”喝了一饮子,把酒壶递给侄子,侄子饮了几口之后,又交给叔叔。就这样,二人轮番品尝,不多大一会儿,七八斤酒被他俩给喝个净光。二人装作没事人儿一般,把酒壶原样放好,躺在床上谁也不动。等老东家摆好了酒席,请客人入席,来拿酒时,却是个空壶。这可把老东家给忙坏了,一边支应着宾客,一边又派人上街打酒。叔侄二人坐在席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微笑,好像再有几斤也喝不醉他们似的。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永隆统酒馆算得上是一条龙服务,批零兼营。不但顾及大客户,而且还散卖,零卖。一斤二斤给你打,三五斤也给你灌一壶。一坛两坛的卖,十坛八坛更是求之不得。到酒馆想尝尝酒味,品品酒质,喝上四两,半斤,那就给你打上一提。酒提有一两提,半斤提,一斤提。为的是散卖方便。此时的永隆统酒,已经远销到南洋以及大清帝国的各个地方。尤其是在大清帝国最大的出口口岸广州,不论是官府、洋人、商社以及平民百姓,凡遇重大庆典、各类事情,均喝“隆酒”。由于永隆统酒不上头、不剌喉、入口绵、落口甜,更是倍受人们表睐。
一大早,永隆统酒馆门外就黑压压挤了一大群人,他们都是特意来购买永隆统酒的,有的是从很远的外地来的,有的是附近乡下来的,这其间,有大客户,也有慕名而来,就为尝尝这有名的酒的。
赊旗店人好喝酒是出了名的,在乡下,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新婚的青年人,过新年的时候上岳父家去认亲。为了显示派气,专为新娘子准备了一辆牛车。赶车的车把式是这位青年的叔父。到这位青年的老岳父家时,天色尚早,迎客的就把他们安排到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客屋里休息。他叔侄俩也是闲着没事儿,从厚厚的土墙的壁柜中,摸出一壶酒来。那一壶足有七八斤,叔叔说:“娃儿,你不尝尝?”侄子说:“叔,你先喝吧!”叔叔“咕咚,咕咚”喝了一饮子,把酒壶递给侄子,侄子饮了几口之后,又交给叔叔。就这样,二人轮番品尝,不多大一会儿,七八斤酒被他俩给喝个净光。二人装作没事人儿一般,把酒壶原样放好,躺在床上谁也不动。等老东家摆好了酒席,请客人入席,来拿酒时,却是个空壶。这可把老东家给忙坏了,一边支应着宾客,一边又派人上街打酒。叔侄二人坐在席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微笑,好像再有几斤也喝不醉他们似的。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