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是中国武术的盛世,后世的武术由于种种原因变得不伦不类,沦落为表演性质的游戏,实乃武术界之悲哀。
梁大少爷现在所在的直隶省,就是后世的河北省,堪称中国的武术之乡。形意,八卦,太极,八极等武术流派盛行于直隶省。现在是同治八年,大名鼎鼎的杨露禅和董海川尚在人世;形意拳的大师李洛能和他的弟子刘奇兰,刘晓兰,车永宏,郭云深都尚在人世;
梁大少爷想与这些武学大家结交一番,最好能跟他们学点功夫,可怎样才能联络上这些大师呢,此时的中国交通不便,直隶和广东之间基本没有什么来往,两地的大师高手之间也没有什么交流。而梁大少爷没有充裕的时间寻访这些高人。
梁大少爷回忆起民国时曾举办的中央国术院,请到了众多国术名家,成为武术界的一大盛事,自己何不也办一个?
然则现在的国情与民国时期又有不同。民国时中国受列强欺凌,国人更是被洋人耻笑为东亚病夫,国人深以为耻,武术界更是气愤不过,桀骜不驯的武人们在此时难得的达成共识,弘扬中华武术,广授门徒,使更多的国人强身健体;现在的大清尚挂着一个大国的帽子,还没有到达任人欺辱的地步,全国的武术家们也不太可能汇聚在一起。
那就挂个中华国术研究院的牌子吧,这样多少能吸引一些国术名家过来,而且不至于被清廷取缔。中华国术研究院可以分别在天津,上海,广州三地设立分院,至于总院嘛,现在只能设在琼州岛梁家军的基地内,不过这个总院必须列为机密,毕竟梁家军现在还没到公开的地步。
离开保定前,梁大少爷拜托赵烈文照应一下预备成立的中华国术研究院,也算是间接的向官府报备了,相信有了直隶总督府的面子,在华北地面上应该没有人会来干扰的。
回程比来路快了许多,梁大少爷直接从天津坐船前往广州,不用再在上海停留了,而容闳则是乘坐从天津到上海的客轮。
在保定到天津的途中,两人就留学预备学校的筹备事宜商讨了许多;按照原本的历史,上海留学预备学校学制为一年,招收11至13岁的学童,学习一年后全部送往美国留学;由于当时很少有家庭愿意送学童去往万里之遥的洋人国度读书,况且学成后也不能回国参加科举考试,就是说洋人的知识还是没有被中国百姓认可,这种情况和后世对前往美国留学的趋之若鹜是无法比拟的。历史上容闳为了凑满每批四十人三批总共一百二十人,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招不满,最后还是去了香港,从香港的西式小学中招来不少学童方才凑满这一百二十人。
现在梁大少爷收养了数千孤儿,有了这些孤儿保底,就不怕招不到学童了。所以梁大少爷建议预备学校学制增加为两年,每年都招收学童,留学方向再增加一个德国(此时尚是普鲁士)。欧美国家中,对教育重视的首推美国和德国,这一点在后世也是得到验证的,这两个国家的国力在后世也是居于世界前列,这也证明了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兴则国家兴!
学制改为两年,常年招生;仿照香港马礼逊学校的课程设置,让学生们学习一些西式学校的基础知识,外语教学则分别教英语和德语,这样学童去国外留学也能更快的适应下来,还可以筛选出头脑聪慧身体健康的学童送往国外留学,这样也能保证幼童留学取得更好的成绩;而筛选下来的成绩相对差的学童可以送往技工学校,让他们学门手艺,以后也能有了养家糊口的本事了。
将来容闳就负责美国的学童学习,梁四宝带着梁壮在德国负责德国的留学事宜;两头开花总好过一枝独秀。
回到广州,跟梁老爷子汇报了和曾家订亲之事,老爷子听了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梁家和曾家攀了亲,对梁家是绝对有利的,以后梁氏一族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或者是在官场中的梁家人,都有了大大的靠山了。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指的是读书人最后能踏入官场,当上大官(这种思想在后世仍然是根深蒂固),当然考不上功名进不了官场的读书人并不受人推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