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二〇一九年的春天。
云桥镇的油菜花开得正好。大片金黄的田地里,蝴蝶和蜜蜂争相飞舞,萦绕其中。
小镇依山傍水,因一座远近闻名的“云桥山”而得名。站在山脚抬头望,山顶直通云霄,有连接之态,便取了“云桥”二字。
静溪村是云桥镇辖属的一个小山村,三十来户人家聚居在山脚下。房屋一幢接着一幢,前后左右错落有致地任意排开,都是自家的盘算,并无整体的规划。在房屋前面则是村里各户人家的田地,其中有一条狭长的叫作静溪河的河流,沿着南北方向蜿蜒而过。河上还有一座木拱桥,人们叫它静溪桥。
有关“静溪”这几个名字,究竟哪个为因哪个为果,村里人众说纷纭。
陶笛小时候听奶奶讲,很久以前村里常发大水闹洪灾,于是村民给这条河取名为“静溪河”,祈愿它从此安静流淌保一村周全。小山村因此就成了“静溪村”。
这是陶笛相信的版本,因为是奶奶告诉她的。
小时候,陶笛是山里的留守儿童,还不满三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读小学那些年,她与奶奶一直生活在山里。
常常和小伙伴们上山下河,爬树奔跑,摘野果,赶野猪,那时的日子虽然苦却也其乐无穷。他们在大自然中长大,像风一样,洒脱而自由。
如果说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水彩画,那画中色彩就一定是奶奶为她调制。
她以为奶奶会一直在,陪她结婚生子看她事业有成。可人生无常,在她准备离家到外地读大学的那个暑假,奶奶永远离开了。
弥留之际,奶奶说:“小笛,上大学了就可以谈恋爱了,早点带孙女婿回来看我。”这是奶奶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
陶笛哭着,拼命点头。
十八岁,刚迈过成年的门槛,她学到的第一课,竟然是失去。
转眼七八年的光景。这一年,她二十六。
工作没了,男朋友也失了联。万念俱灰下,她回到静溪村,想再看一遍它的四季更迭。
老家房子是崭新的二层小楼,主楼旁还有个简易的平房,用来放些工具杂物。新房在一年前竣工,与原先简陋的旧屋比,不可谓不豪华。房屋焕然一新完全没有了过去的痕迹,可脚下的土地还是原来的,它承载着弥久的岁月,就像树根的年轮。
陶笛经常站在院子里,往不远处那座山望去。那里是奶奶的安息地。她会朝着那个方向笑一笑,感觉起来就像奶奶还陪着她。
这样闲暇的日子过起来慢吞吞的。但仔细算,她辞职回国也有三个多月。时间会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可以随人的生活状态拉长或是缩短。而实际上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分一秒,从不增多,也不减少。
爸妈陪她在村里过完年,元宵节一过就赶去临城忙着给饭馆开张。
临走前一晚,爸爸对她说:“女儿,生活最重要是自己开心。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没什么大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