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弘治皇帝死了!

加入书签


    大明使团确认条约履行的细节后,便是着急忙活的筹备着回京。

    按照双方的约定,东秦将先撤镇江驻军,待到大明履行条约,开港通商之后,便是撤去宁波驻军。

    等所有条款都落实后,便是撤去定海和双屿驻军。双方约定,这个过程不会超过半年,也就是说半年之后,东秦便要尽数撤军。

    大明保证半年内就落实条款,其余一些条款,诸如宗藩权互认,则由东秦亲自去履行,大明实在是拉不下脸,亲自去旨藩属国,告知相应条款。

    在宁波简单的宴会后,大明使团启程回京,阿信还特意送了他们几辆东秦造的马车,作为纪念。

    当使团回到杭州后,刘大夏、谢迁、王珩,再也忍耐不住,纷纷痛哭起来。

    弘治皇帝驾崩了,比另一个时空要早上两个月,想必是浙东惨败一事,令的他忧思过甚。

    可未等刘大夏悲伤完,京师便是来旨,要求将刘大夏夺职,枷锁入京、加三道铁链,以示罪孽深重,并举家下狱。

    刘大夏叩头谢恩,坦然的接受了枷锁和囚车。

    随行的谢迁、王珩、马文升,无一不是抱着深深的同情。

    好在新收的弟子龙俊人,依旧是不离不弃,这让刘大夏颇为的欣慰。

    当车架走到南直隶时,终于爆发了一次民愤,沿途百姓纷纷用臭鸡蛋、烂菜叶和石头砸刘大夏。

    都将丧权辱国之罪行,尽数归于这位总督大人。大明朝廷文武,眼下也都有这个说法,民间士绅也是如此。

    尤其是那些因为开港而损失利益的官吏缙绅,更是不恨黥人,只恨刘大夏。

    且愈往北方走,这种民愤就愈多,仿佛就是有人在煽动民意。

    谢迁看得真切,他不敢想象,若真是他签署的和约,怕不是脊梁骨都得被人戳断。

    刘大夏虽然悲愤,可一路上都在默默的忍受,加之随行的官员众多,也没有差役行虐待之苦。

    只是时不时的民愤,令的他心里头在滴血,他不怪这些百姓,可却为他们的愚昧而着急。

    地方缙绅百姓,皆是浑然在梦中,越往北这些地方缙绅,越不知道黥人的厉害,反而在此煽动民众,逞一时之快!

    ……

    华夏四年6月初,大明使团赶回京师。

    明代皇帝驾崩,各种礼仪都已简化,基本停灵七天就要下葬,嗣君也不用搞什么守孝三年、不近酒色。

    但是由于谢迁这位阁臣在外,所以弘治皇帝的庙号和谥号还未商议。

    加之一份沉甸甸的条约还没有定下,群臣了解弘治皇帝的心思后,也就想着落葬前了结,给新君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皇位。

    谢迁、王珩、马文升等官员,一进京便是跑去哭灵。

    刘大夏虽痛哭,可却没有机会再送弘治一程,刚进城就被交由诏狱。

    两天后,弘治皇帝的庙号和谥号确定,明孝宗、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而后皇帝遗诏颁布,自汉代起,皇权的交接,便有两份关键的诏书,一为皇帝遗诏,二为新皇即位诏。

    一般说来,遗诏字数不能不多,大概在三四百字,字字要精炼、准确周到。内容也有固定的部分:回忆政绩,检讨缺失,宣告将死,认定嗣君,嘱托嗣君,叮咛大臣,规定丧葬,抚定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