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重的劳动,因为电影的诱惑,逐渐解去了疲劳,更增添了生活的色彩。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就是为了看一场电影,男女老少不顾十几里的路程,在雨中跋涉返回。我最欣赏电影散场后那幅图画,陶醉那种拥挤,艳羡那种清苦中独有的乐趣。
现在,我们坐在城市的家中,可以倚靠到柔软的沙发里,或是斜躺着,或是举杯小酌,二十九寸的彩电里至少“装"着百余个频道,只要轻轻按动遥控器,就可源源不断地满足我们的视觉。有空调为我们及时调节温度,有热茶可以滋润喉管,完全可以不用走那十几里的山路,既遇不上雨淋,又免去了蚊咬,更不可能挤丢了鞋子……可是,当年看露天电影的感觉,那种乐趣、那种憧憬,再也找不到了。
是我们已经远远离开了童年和故乡,还是文化的繁荣,把我的接受能力甩远?反正慵懒与无所事事,在时间的小溪里正在漫无边际地流淌……让我们沿着原路,搜寻着过往,感受流年里的风霜、乐趣、情谊,感知那激情燃烧的画面。
再说“瓦尔特”。
具有中国情结的这位前南斯拉夫影帝,先后十多次来过中国。并想拥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双重国籍,用他的话说“每次去中国,我都很开心,感觉就像是回家,那里有个大家庭在等着我"。
演过百余部电影的“瓦尔特”,获得前南斯拉夫"终身成就奖"=“瓦尔特"的绯闻很少,妻子是一名舞蹈演员,一子一女,儿子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女儿是一名语言学家,并且有几个孙子、外孙女,尽享天伦之乐。近年来,他饱受疾病困扰,2006年心脏病发作,之后做过两次心脏手术,手术后右脚生坏疽。四年前因中风入院治疗。就在逝世前几周,他再次入院,因坏疽严重不得不截肢。
“瓦尔特”也是塞尔维亚的知名政治人物,很长一段时间担任塞尔维亚社会党的议会议员,还当选过该党副主席,而塞尔维亚社会党曾经的主席就是大名鼎鼎的前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2002年8月,“瓦尔特"甚至还被推举参加塞尔维亚总统大选,遗憾没成功。
提到南斯拉夫,恐怕国人更不应该陌生,那里仍然留存着一笔血泪记忆。
1995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大规模空袭波黑塞族,后以几个国家妥协平息。然而,1999年3月24日起,美国又开始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轰炸,制造了欧洲自二战以来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米洛舍维奇最终屈辱地成为阶下囚,因得不到医疗保障猝死。
谁也没想到,在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3名记者死亡、20多人受伤……
“瓦尔特”走了、南斯拉夫散了……而“瓦尔特”塑造的英雄形象,已经根植在中国人的心中,也在提示人们:莫忘历史,莫忘英雄,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当自强!
(刊发于2018年1月22日《中国石油报》、2018年4月27日《农村报》、2017年12月1日《黑龙江日报》)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现在,我们坐在城市的家中,可以倚靠到柔软的沙发里,或是斜躺着,或是举杯小酌,二十九寸的彩电里至少“装"着百余个频道,只要轻轻按动遥控器,就可源源不断地满足我们的视觉。有空调为我们及时调节温度,有热茶可以滋润喉管,完全可以不用走那十几里的山路,既遇不上雨淋,又免去了蚊咬,更不可能挤丢了鞋子……可是,当年看露天电影的感觉,那种乐趣、那种憧憬,再也找不到了。
是我们已经远远离开了童年和故乡,还是文化的繁荣,把我的接受能力甩远?反正慵懒与无所事事,在时间的小溪里正在漫无边际地流淌……让我们沿着原路,搜寻着过往,感受流年里的风霜、乐趣、情谊,感知那激情燃烧的画面。
再说“瓦尔特”。
具有中国情结的这位前南斯拉夫影帝,先后十多次来过中国。并想拥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双重国籍,用他的话说“每次去中国,我都很开心,感觉就像是回家,那里有个大家庭在等着我"。
演过百余部电影的“瓦尔特”,获得前南斯拉夫"终身成就奖"=“瓦尔特"的绯闻很少,妻子是一名舞蹈演员,一子一女,儿子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女儿是一名语言学家,并且有几个孙子、外孙女,尽享天伦之乐。近年来,他饱受疾病困扰,2006年心脏病发作,之后做过两次心脏手术,手术后右脚生坏疽。四年前因中风入院治疗。就在逝世前几周,他再次入院,因坏疽严重不得不截肢。
“瓦尔特”也是塞尔维亚的知名政治人物,很长一段时间担任塞尔维亚社会党的议会议员,还当选过该党副主席,而塞尔维亚社会党曾经的主席就是大名鼎鼎的前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2002年8月,“瓦尔特"甚至还被推举参加塞尔维亚总统大选,遗憾没成功。
提到南斯拉夫,恐怕国人更不应该陌生,那里仍然留存着一笔血泪记忆。
1995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大规模空袭波黑塞族,后以几个国家妥协平息。然而,1999年3月24日起,美国又开始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轰炸,制造了欧洲自二战以来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米洛舍维奇最终屈辱地成为阶下囚,因得不到医疗保障猝死。
谁也没想到,在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3名记者死亡、20多人受伤……
“瓦尔特”走了、南斯拉夫散了……而“瓦尔特”塑造的英雄形象,已经根植在中国人的心中,也在提示人们:莫忘历史,莫忘英雄,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当自强!
(刊发于2018年1月22日《中国石油报》、2018年4月27日《农村报》、2017年12月1日《黑龙江日报》)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