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还会去前院的大爷家,给差不多聚集了半屯子人说书一一其实就是念古书,什么《七侠五义》《十二寡妇征西》《秦琼卖马》《岳飞传》》……高一声低一声回荡在土屋里。村里人老艳羡父亲了,父亲的形象也就高大了,走在村里腰板拔得溜直。而我借了父亲的光,偷偷看这些书,并尾随父亲去听他说书。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文字的火种。尽管那些书,我读得似懂非懂,听得迷迷糊糊,像是听老和尚念经,可还是一次次把手伸进父亲存放那些书的紫漆柜,还是扎进听书的人堆里。
家里虽穷,可父亲酒至半酣,都会咬着牙说:“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读书!”说完这句话,父亲仰起脖子狠狠地周了一杯,便醉眼迷离地滑倒在炕头呼噜连天。
念书!念书!这也许就是我童年和少年最要紧的事。读书为了啥?出息人呀。出息人就是逃离漫无边际的地垄沟,逃离日落月升的单调日子,逃离早起拾粪、放学拾柴、打猪草,假日放羊、种地、割麦、打场等繁重的体力活,出息人就是到城里用牙刷刷出满嘴雪白的泡沫,还可以闻闻女同学身上散发的雪花膏味。
贫穷还是剥夺了我念书的**,高一那年我辍学了。16岁的我偷偷坐上绿皮火车,跑到住在小兴安岭的二姨家,开始了林区的打工生涯。在森铁当调度的二姨夫给我找了一份育林的活,就是在韭菜苗一样的田垄间,每天要选出一万棵好松树苗。累呀,一天下来,腰直不起来,似乎没有力量蹬自行车返回二姨家,可还是要忍住泪、忍住疼痛……因为二姨蒸的大白面馒头,正冒着舞蹈一样美妙的热气,诱惑着我的胃肠,两姨哥堆在仓房里的《唐诗三百首》《林海雪原》《安娜 卡列尼娜》《我的大学》《战争与和平》……《郭小川诗选》,灯塔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一闪一闪地泛着光。
父亲哭了。他端着酒杯,环顾着羊群一样的子女,发现少了我,他眼窝红了,泪水流下来,命令似地对大哥说:“去把你弟弟接回来念书!”大哥得令后第二天就登上火车赶到二姨家,把我强行带回来。火车呼隆隆地行进在山水间,我和大哥无言相对。
回家不久,我就又坐进了课堂。可人在课桌后,心却长了草。老师在前面讲,我在下面划拉“诗”。我想的出息路是当作家、诗人。那时,我在就学的兴隆镇街头地摊买了本《青年佳作》,那个册子里有韩少功的《风吹顷呐声》、何士光的《乡场上》、成一的《那醉人的枣花香》、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记》,之后又读到《乔厂长上任记》《人生》《高山下的花环》《平凡的世界》《哦,香雪》《秀色》《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文学的种子,在我荒漠似的心底开始冒芽。
没日没夜地读呀读,写呀写,还尝试着把自己的“作品”装进信封,邮给报刊编辑部,渴望那些钢笔字变成铅字……可一封封投稿信,大多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我渴望的花朵盛开,也都黄粱一梦。其实,爱上文学是不明智的,因为我的痴迷、没有节制,确实影响其他学科成绩,加上老师不齿、同学嘲笑,我更感觉对不起每月一次走十多里山路进城给我送伙食费的父亲一一他要背着三十多斤粮食到学校食堂换了粮票给我。
我徘徊,我挣扎,我自责,尤其是第一年高考失败后,我简直没有勇气活在世上了一一我没脸面对家人、没脸面对一直指责父亲供孩子念书为“没正事”的乡人。父亲没有怪我,他强行让我重读,叨咕着“庄稼不收年年种”。重读后,我决定先放一放文学,毕竟作家和诗人梦,似乎离我太遥远,而考不考上大学,还是我有没有出息的唯一标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家里虽穷,可父亲酒至半酣,都会咬着牙说:“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读书!”说完这句话,父亲仰起脖子狠狠地周了一杯,便醉眼迷离地滑倒在炕头呼噜连天。
念书!念书!这也许就是我童年和少年最要紧的事。读书为了啥?出息人呀。出息人就是逃离漫无边际的地垄沟,逃离日落月升的单调日子,逃离早起拾粪、放学拾柴、打猪草,假日放羊、种地、割麦、打场等繁重的体力活,出息人就是到城里用牙刷刷出满嘴雪白的泡沫,还可以闻闻女同学身上散发的雪花膏味。
贫穷还是剥夺了我念书的**,高一那年我辍学了。16岁的我偷偷坐上绿皮火车,跑到住在小兴安岭的二姨家,开始了林区的打工生涯。在森铁当调度的二姨夫给我找了一份育林的活,就是在韭菜苗一样的田垄间,每天要选出一万棵好松树苗。累呀,一天下来,腰直不起来,似乎没有力量蹬自行车返回二姨家,可还是要忍住泪、忍住疼痛……因为二姨蒸的大白面馒头,正冒着舞蹈一样美妙的热气,诱惑着我的胃肠,两姨哥堆在仓房里的《唐诗三百首》《林海雪原》《安娜 卡列尼娜》《我的大学》《战争与和平》……《郭小川诗选》,灯塔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一闪一闪地泛着光。
父亲哭了。他端着酒杯,环顾着羊群一样的子女,发现少了我,他眼窝红了,泪水流下来,命令似地对大哥说:“去把你弟弟接回来念书!”大哥得令后第二天就登上火车赶到二姨家,把我强行带回来。火车呼隆隆地行进在山水间,我和大哥无言相对。
回家不久,我就又坐进了课堂。可人在课桌后,心却长了草。老师在前面讲,我在下面划拉“诗”。我想的出息路是当作家、诗人。那时,我在就学的兴隆镇街头地摊买了本《青年佳作》,那个册子里有韩少功的《风吹顷呐声》、何士光的《乡场上》、成一的《那醉人的枣花香》、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记》,之后又读到《乔厂长上任记》《人生》《高山下的花环》《平凡的世界》《哦,香雪》《秀色》《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文学的种子,在我荒漠似的心底开始冒芽。
没日没夜地读呀读,写呀写,还尝试着把自己的“作品”装进信封,邮给报刊编辑部,渴望那些钢笔字变成铅字……可一封封投稿信,大多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我渴望的花朵盛开,也都黄粱一梦。其实,爱上文学是不明智的,因为我的痴迷、没有节制,确实影响其他学科成绩,加上老师不齿、同学嘲笑,我更感觉对不起每月一次走十多里山路进城给我送伙食费的父亲一一他要背着三十多斤粮食到学校食堂换了粮票给我。
我徘徊,我挣扎,我自责,尤其是第一年高考失败后,我简直没有勇气活在世上了一一我没脸面对家人、没脸面对一直指责父亲供孩子念书为“没正事”的乡人。父亲没有怪我,他强行让我重读,叨咕着“庄稼不收年年种”。重读后,我决定先放一放文学,毕竟作家和诗人梦,似乎离我太遥远,而考不考上大学,还是我有没有出息的唯一标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