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历朝历代,虽然以帝王开疆拓土而评价历史地位,但南北两宋版图虽小,却足以养活全国亿万人口。
一句苏杭熟天下足,道出了南北两宋的安逸和自信。
不过,能做到这一点,需要满足两个先决条件。
第一,商业发达,这样可以让百姓们腰包更鼓,花钱购买粮食。
第二,耕种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亩产具有飞跃性的提升,同一块地长出来的庄稼,却更多收获,也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而两宋时期,却恰恰也满足了这两点。
现在的大梁,商业只处于萌芽阶段,种植水平也远远没有达到陈衍期望的标准。
虽然大梁地势条件非常优渥,环境宜人,能够做到一年两熟,但亩产极低。
而且,并没有优质环保的农作物出现。
比如红薯,土豆,玉米这种对环境要求很低的农作物,不像现在大梁种植的水稻,用土话来说一点都不皮实。
那陈衍为什么非常赞同司马千口中所说的开疆拓土增加种植面积呢?
比如北燕国的大片土地,除了荒漠就是草原,而且周围并没有任何树木挡风挡沙,对农业发展几乎可以用噩梦两个字来形容。
这就与陈衍接下来的另一个大计划密切相关了。
出海寻找优质的农作物,比如土豆,玉米。
果实长在地下,而且抗旱,抗涝,对气候要求很低。
所以,燕国的大片土地完全可以用来种植。
当然,凭借现在大梁国的经济实力和条件,是不支持陈衍组织庞大的舰队出海的。
建造团队需要相关的人才,以及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来大梁根本就没有出海口,所以这个计划也只能在陈衍心里藏着,并没有对其他人讲。
不过,陈衍知道,距离拿到出海口的那天也不远了,至于为大梁搞到更多的钱,陈衍更是成竹于胸。
因为接下来,他又要着手准备一个非常巨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若是能够顺利完成,那大梁国的钱袋子可就被撑得更大了。
而且,百姓还能够从中谋到利。
当然,有些中产阶级,甚至富商会受到些许的影响。
可这并不是陈衍在乎的,他们那些人,不是富了三代就是富了好几辈,也是时候让他们回馈一下生养他们的土地,以及这万千的子民了。
陈衍与其他统治者的不同点在于,其他君王稳定江山,是要借助中产阶级和富豪,士大夫阶层,文人。
而陈衍更多考虑的是平民百姓,可能他本身穿越而来时,就是最底层的普通人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