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削皮刀风波-第2/3页

加入书签
    小包忸怩起来,昨天是顺口开河,今天还要回放?实际是在想哪些词不该出现?这时,厂党委书记进来,小赵叔叔也来了。老乡李继广,这个车间主任也来厂部办事。一看小包在此,伸头打听什么事儿?

    小包开始了,声音不大,但很清晰:一二三四五六七,多瑞米发唆拉西,我这小刀不稀奇,就是一块小铁皮,能削苹果能削梨,能削葫芦西瓜皮。不用菜板不用刀,削皮同样有绝招。它不烧油,也不用电,人人会用好方便,上至老人九十九,下到九岁小朋友,用它削皮快又好,包你用了离不了,不用十年用八年,又省时间又省钱。

    书记瞪大眼睛,厂长也伸头细听,小赵早已无声地咧嘴,咧到耳后根去了。老乡李继广招手,厂长办公室门外围来一班人员,财务部的戴眼镜女会计眼镜都挤掉了。

    小包越唱越麻溜,哥们儿就是要无拘无束,潇潇洒洒活一回。

    要吃土豆先削皮,冬削苹果夏削梨,陕西苹果南阳梨,就用咱小刀来削皮。不削手不削肉,专削萝卜和土豆。能削皮儿,能剜根儿,想要多深有多深......

    小包唱完了,掌声响起的时候,小赵首先跑了,他要回休息室报告新闻。书记问厂长:谁家的孩子?

    厂长说:加热包景联的儿子。

    书记问小包:“几年级了?学习怎么样啊?”

    杨苪安抢先回答:“这星期从三年级跳到五年级,现在正在看杨志的初中课本。”

    书记迷糊了。这都说的是什么呀?杨主任说:小包,你自己能回去吗?

    小包连连点头,“我能回去,伯伯们再见!”欢快地走向楼梯。

    昨晚吃饭时,就有食堂师傅互相指指点点小包,小包怕包爸知道,低头躲着走。没想到,今天一早就东窗事发了,还在办公室搞了一场实况演播。

    中午吃饭时,小包觉得自己成了众矢之的,走哪都有人笑着打招呼。最不济,也有人唱一句:一二三四五六七,多瑞米发唆拉西。

    小包感觉,连带包爸也出名了,午饭和晚饭的菜明显比之前打得多。

    星期一的时候,小包一进校门,小纪就在等着,他这星期是上午上课。小纪神神秘秘地见了小包,伸出大拇指,点个赞,转头笑嘻嘻地唱着跑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多瑞米发唆拉西。

    即使是这个纯真年代,干部还是有些特权的。比如,厂长和书记还有校长,就住在九街坊的公寓单元套房里。那里相对更幽静,干净一些,服务产业也多一些。小包和爸爸到那个公寓的理发店理发,每人只收五分钱。而在建七街边理发,则要收一毛五。

    说起来也是巧合,公寓中间的绿化广场上,人们也在谈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多瑞米发唆拉西。厂长和校长相邻的楼房,一起看象棋时就拉上了话,二人本就认识,互相通气,就就得小包太有意思了。校长打听了小包的家庭情况,决定家访。

    包爸和儿子的相处时间加起来没有一年,每年就是春节或放假回去几天探亲。儿子的性格变化他认为就该是这样,他还在自我催眠,要慢慢适应和儿子相处。这次,他要确定一下儿子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东西,问:你是从哪里学的这些东西?

    小包很无辜地说,看书多了,就会自编了。

    再回答一次,你还有一次机会!包爸恼怒了,小包也感觉到爸爸语气的威严要是因此挨了打,小纪还不笑死。在梁露面前也面上无光啊!于是就老实交代:跟大老闷儿学的。

    大老闷儿大号叫包提伦,是老家北包寨的农民,比包爸年长,小包叫大哥,和包月伦一个庄的。大老闷儿年少时也念过几天书,跟游医学过几天,识得一些草药,在家劳动期间,趁农闲逢集,经常在街上摆摊,卖弄一下。他没有老婆,不知何时开始变得油嘴滑舌,说话出口成章,见了娘们,低级下流的荤话更是滔滔不绝。有些话还真能叫人回味无穷。

    小包说出大老闷儿这个人,包爸就觉得不奇怪了。训斥道:以后少搞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好好学习才是正理!小包连连答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