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第2/3页

加入书签
    这事儿说着容易做着难,光是从德令哈开来这辆大型工程车,就费力极了。三十米长的超宽车辆,把公路占了大半边,上面那张牙舞爪的部件,叫公路上的车流不自主的停下来,行注目礼。宽大的支架底脚下面,铺垫的钢板就有近百吨。这台车辆从到达现场到展开工作状态,小包亲自指导操作,还结合说明书操作手册,一步步讲解车辆的功能技术参数注意事项等等,这个过程就比较长了,整整花了一天时间。

    三一重工的那台两千吨履带吊车,行走太慢,小包留在核电厂根本就没有考虑拿它出来用。

    吊装陆续送过来的圆形预制件,三米高一节的粗大钢筋水泥预制件,堆了一地,上面的接口还带有上下连接插件,必须严丝合缝的对齐,精度要求极高。

    吊车有四个驾驶员,两个人一组,一组负责转动盘转动,吊起预制模块,另一组负责升降和高空对接。地面第一节的安装很顺利,六个粗大的立柱对准预制件上的六个圆孔,一次性下落成功。八个人在内部安装连接舷梯,那是为日后维修检测用的。第二节就有了经验,依旧是吊起来对接榫眼,内部的人员在预置平台上把舷梯用构件连接加固。

    开始还是每两小时一节,后来就加快的速度,达到每天可以吊装六节到八节。工人们想加班,小包不允许,说:咱们是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工人,业务上一定要保持领先。将来扩大安装队伍了,你们就是骨干领导,有可能带着工程队伍出国做工程师的。咱们做事,要严谨一些,灵活一些,你到外国去,一天就把几天的工作做了,人家会说这么容易,为什么要这么高的报价啊?所以,多出来的业余时间里,还是学习技术资料和总结经验吧!

    这些工人是从工程兵部队挑选出来的精英分子,有几个还是海西特技术大赛的优胜选手,叉车开啤酒瓶,吊车穿针的冠军,闻言欣喜不已。问:包总!咱们还能到外国去给他们安装风电机?小包说:那当然,咱们这台八兆瓦的机器可是当今世界领先技术,光专利就申请了一百六十八项,将来技术输出那是必然的。关键还是咱们自己把技术掌握熟练,到哪里都不会丢中国人的脸。对不对?

    直升机吊装顶部的巨型支架和机头,需要绝对的风力指标,这对于柴达木盆地这个多风地区来说,想等待零风级的天气,那就绝对是看运气了。现在,这地方的天气多变,看不见的气流在空中交汇,出现晴天霹雳都是正常的事情,一座高塔立柱都竖立到五十多节预制块,达到160米就极限升降高度了,终于等到相对静止的好天气。

    小包搞出来的起重直升机型号原型是米26tm,这可不是苏联产的那种大笨鹅,米-26直升机主要用于没有道路和其它地面交通工具不能到达的边远地区,为石油钻井、油田开发和水电站建筑工地运送大型设备和人员。米-26往往需要远离基地到完全没有地勤和导航保障条件的地区独立作业,因此,要求直升机必须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

    旋翼系统为传统的铰接式旋翼,桨毂是钛合金制成的,有挥舞铰和摆振铰,带有阻尼器,没有弹性轴承或轴向铰。这种旋翼由8片等弦长桨叶组成,是世界采用桨叶片数最多的单旋翼。每片桨叶由一根管状钢质桨叶大梁和26个玻璃钢翼型段件组成。段件内部用翼肋和加强构件加固,中间填以蜂窝填料,前缘有不可拆卸的钛合金防蚀条。桨叶具有中等程度的扭转角,桨叶厚度沿展向向桨尖方向变薄,后缘装有调整片,可在地面上按飞行状态的需要进行调整。尾桨由5片玻璃钢制桨叶组成,位于尾梁右侧,钛合金尾桨毂。为适应高寒地区使用,旋翼和尾桨桨叶均装有电加热防冰装置。

    新型取名海西凤头雁的飞机,全身灰白色,是根据米26k的储备技术,在空间中,有自己的机器人制造出来的,外观和性能都有很大提高。即使公开拿出来,连老毛熊他奶奶也不认识。而且机腹下方的吊舱那里,是可拆卸的,既可以装上客运座舱变成个普通直升机,装上武器挂架又成了武装直升机,卸掉这一部分,就成了个没有屁股和肚子的骨头架子怪模样。王十九坚决不让小包上去亲自操作,带着徐跃文,两个人在附近升空转悠一圈,对他的配重、方向性等性能有些了解后,叫两个操作工人坐进机腹下方的操作室,挂上一串三个对接好的预制模块,腾空而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